提起酸枣,国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忆,毕竟国内叫“酸枣”的野果太多了,其中最为常见的应该是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果实和漆树科南酸枣属植物南酸枣的果实。
依农上一篇文章给大家科普了一下我国五种被称为“酸枣”的植物,重点谈的就是酸枣和南酸枣,和大家聊了植物学特性以及两种植物突出的经济价值。
其中有不少从事农业的朋友看完文章之后对发展种植鼠李科枣属的酸枣颇感兴趣,认为这么一个经济价值颇高的作物不该被埋没(当然也有对南酸枣感兴趣的朋友,但是一篇文章写俩容易乱,所以咱今天只聊酸枣)。
因为上篇文章的立意如是,行文侧重突出了酸枣的经济价值,为避免造成误导,依农认为必须给大家客观的探讨一下“野酸枣”是否有种植发展的潜力以及若有又该怎样去种?
酸枣是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的一种山间野果,它与我们当前栽培的普通枣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植物学家认为酸枣和枣是枣属植物不同的两个物种,也有说酸枣是枣的变种或是枣是酸枣的变种的,还有说酸枣是枣的原始种,两者的关系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不过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最后一点更为靠谱,首先是考古学家发现了1200——1400万年前的酸枣化石;其次是植物学家发现了诸多酸枣到枣的过度种;这些都是酸枣是普通枣原始种的有力证据。
依农写这一段铺垫绝不是为了“水”文章,酸枣和枣的关系是“野酸枣”是否值得种植发展的重要参考,我们后面详聊。
其实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酸枣一直是一种野果,并未有成型的产业化发展,不过这并不妨碍国人对这种酸枣的利用。
国人对于酸枣的采食利用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诗经》中就有对其的记载,不过酸枣更多的是被记载在古代药学典籍中,比如说《神农百草经》、《本草纲目》中都详细记录着果、叶、根、皮的的药性,这也印证了一句玩笑“不好吃,就入药”,近现代的《中国药典》中也收录了酸枣(酸枣仁),可见其确实有较高药用价值。
在上世纪70以后,我国的野生酸枣资源开始被重视和产业化利用,发掘出了酸枣更多的经济价值。
天然野生酸枣的食品价值得到了大力的开发,果及酸枣仁被做成了酸枣糕、酸枣汁、酸枣酒、酸枣粉等加工品,叶子被加工成了酸枣茶。
除此之外,酸枣的果核、木材、酸枣根也被加以利用,体现了经济价值。
在“野生天然”的加持之下,酸枣的加工品售价均不低,其中酸枣仁的高位价格更是达到了四五百元一斤。
由此可见,即便依农对酸枣经济价值的介绍不是那么夸张澎湃,但相信大家也能看出酸枣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浑身是宝”的植物。
但是有经济价值就一定值得种植发展吗?
不尽然!接下来依农给大家说说所以然。
首先,我们前文提到了酸枣和枣的关系,酸枣是原始种,而在漫长的人为选择之下,我们选择了普通枣进行了商业化的种植发展,未选酸枣的原因显而易见,它没有枣好吃。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普通枣种植生产国,即便是这样,普通枣的主要身份在国内都不是“水果”,而是我国产量最大的“干果”,因此没有枣好吃的酸枣更是难走水果这条路,要产业化发展只能是加工。
而走加工这条路,种植生产端一定是获益率最低的一个环节,并将成为承担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