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依农前文也提到了酸枣的诸多经济价值以及其加工品的较高单价,这确实是发展酸枣种植的可行条件。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酸枣加工品高单价的原因是“天然野生”传达出的“安全”、“健康”理念,这才是核心关键。
不然大家试想一下,国内有太多有价值、好吃的水果了,酸枣若不依托“天然野生”这个前提条件,它凭啥!
因此一旦对其进行商业化的栽培种植,势必会和酸枣依赖的“天然野生”产生冲突,那么市场给予的反馈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再者,我们还是要再多聊一下种植收益的问题,毕竟收益如何是农产品是否值得种植发展的重要前提。
网络上有很多推广酸枣苗的苗商,对其介绍甚是诱人,比如说少病害、易种植,亩产4000—5000斤,鲜果2元一斤,酸枣仁几百元一斤等等。
按这个算起来,那种酸枣发大财了,但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举个实例河北邢台拥有我国最大的酸枣产业,上述夸张的内容,没有一条照进现实或是说隐藏了其中的困难。
酸枣好种是不假,但是产量真没那么高,精细种植之下,丰产期单株的产量也就10—20斤左右,酸枣是灌木可密植,但即便木栽100株,亩产量能有多少?
至于价格而言,酸枣鲜果每斤的价格不足一元,酸枣仁的价格是高,但是那是除去枣核的加工品,这钱种植端赚不到。
总得来说在依农看来,别说把酸枣像其它水果一样种植发展了,就是如普通枣一样也难以执行。
那酸枣就完全不能种植发展了吗?
当然也不尽然,文章最后咱聊聊这个事。
酸枣是一种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的果树,对于这一类的果树,依农觉得它并不适宜花费大量人工、较高地租、加大投入的精种。
但若是放任其野生生长,那势必会降低产量、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比如说很多野生酸枣资源都深受枣疯病的困扰,有些酸枣品种甚至因为枣疯病灭绝了;再比如说很多野生酸枣林的株产量甚至不足一斤,这极大限制了酸枣产业的发展。
这前后就出现了矛盾,而化解矛盾的重点在于“中和”,对于酸枣来说,依农的建议是在拥有酸枣野生资源的前提之下,进行低投入的人为参与,选育高产新种代替原有杂乱的野生种群,适度的施肥和管理提高酸枣的产量和品质,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维持天然野生的特性少用药,当然这一点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的,毕竟酸枣的抗病能力较强。
另外即便是“中和”模式的种植发展,仍然有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发展种植的区域得有后端的产业链,因为酸枣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加工品上,没有后端的加工链,种植端很难有收益。
最后仅代表个人意见,我认为酸枣最好的种植发展模式,是后端加工企业带动前段种植发展,或者更直白一点讲就是加工企业直接涉足酸枣的种植,对于普通农户来讲,若拥有野生酸枣资源,咱捡俩枣,挣俩闲钱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