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由长江通往汉江的“生命补给线”,也是一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调水工程“名片”——
历经数十年论证,2022年7月7日,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中第一个开工的项目,科学评估工程环境影响意义重大。
自2017年4月起,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水保科研所”) 作为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负责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水利部、长江委、南水北调集团工作部署,加强统筹、压茬推进,举全所之力统筹推进引江补汉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相关工作,大力促进了引江补汉工程筹建的有序推进,为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召开引江补汉工程环评技术评估会
规划引领 保护为先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引江补汉工程规划方案多,涉及区域广、环境影响范围大且要素复杂,环评工作技术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
2017年4月,水利部批复 《引江补汉工程规划》任务书,要求同步编制规划环评报告。按照长江委分工安排,2017~2019年,水保科研所组织开展了《引江补汉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工作,同步开展外业调查、内业报告编制工作,全力推进环评进度。
“要发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风,抓紧完成引江补汉工程规划环评各项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作贡献水保科研所力量!”水保科研所所长刘兆孝主持召开引江补汉专题会议时一再强调。
在外业工作方面,组织开展环评综合查勘,收集重庆、湖北10多个县市 (区) 的生态环境基础资料,组织开展3次水质补充监测、2次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野外调查。
在内业工作方面,开展了《引江补汉工程规划陆生生态专题研究》《引江补汉工程规划水生生态专题研究》《引江补汉工程规划水环境专题研究》等专题工作,有力支撑了规划环评报告书编制。
与生态环境部一行查勘大宁河观音阁水库
2020年8月25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了 《引江补汉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审查会,提出了修改完善报告书的意见。
2021年2月18日,生态环境部以环审[2021]11号文正式印发 《引江补汉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水保科研所遵循环评“早期介入”的原则,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规划目标,全过程努力协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实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立足大局 科学论证
引江补汉工程,连接两大国之重器,造福华北、关中与湖北人民。对水保科研所全所上下来说,唯有心怀国之大者、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审慎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圆满完成。
自2019年12月长江委全面启动引江补汉工程可研阶段工作以来,水保科研所第一时间集中优质技术资源,在规划环评工作基础上,提前谋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工作大纲编制、外业调查、内业工作、公众参与、审查审批等多项工作。
谋定而后动。2020年1月18日,水保科研所组织编制了《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在武汉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4月,水保科研所印发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基本确定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成为开展项目环评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
2020年3~10月期间,水保科研所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组织开展多次环境监测、生态调查、现场查勘复核工作——
开展水源区和受水区枯、平、丰水期水质监测,累计完成28条河流 (水库)50个断面195组水样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完成32个施工区监测点环境空气、噪声、土壤、底泥监测分析任务。
开展陆生生态、水生生态野外调查,累计完成施工区、水源区93个样方样线调查;完成三峡水源区与水源下游区、汉江受水区64个断面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等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龙安1线推荐方案,派员赴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及夷陵区、保康县、谷城县、丹江口市林业局等部门,复核工程方案与15个环境敏感区的区位关系。完成龙安1线施工区布置沿线集镇、村庄、学校等46个敏感点近860余户居民点的现场查勘与复核工作。
在京召开引江补汉工程方案环境论证专题技术讨论会
为有效支撑环评审查审批,结合引调水工程特点,水保科研所设置了多个专题(专项)工作。2020年4月~2021 年10月,按照长期持续推进、短期封闭集中的工作方式,组织开展相关专题(专项)的编制工作。历经多次沟通协调,《引江补汉工程方案环境论证》《引江补汉工程对水源区与水源下游区水环境影响专题》《引江补汉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影响专题》《引江补汉工程对水生生态影响专题》等4个关键专题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咨询。《引江补汉工程对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专题》《引江补汉工程对官山省级森林公园影响专题》《引江补汉工程穿越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选址论证专题》 取得了国家或地方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其中,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选址论证专题协调耗时长、过程曲折,在各方努力下,于2022年5月27日由湖北省林业局以鄂林保函[2022]56号文出具关于引江补汉工程穿越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选址方案核准意见的函,在环评报告书批复前扫清了关键障碍。
5年来,水保科研所克服重重困难,完成 20余次外业环境监测、生态调查以及现场查勘复核工作,联合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编制完成19项专题(专项)报告,召开30余次技术讨论、咨询会和审查会。
引江补汉工程环评审查前深夜集中讨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6月9日,生态环境部批复《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科学严谨的环评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攻坚克难 实干担当
内外畅联与时间赛跑、野外监测拥星夜入眠、远程办公掀线上“会战”……5年来,面对环评工作中一道道关卡,水保科研所坚持周密部署、多方协调;水保科研人用毅力与干劲,以双脚丈量高山远路,用实干诠释担当。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社会面工作全面停滞。面临着疫情封控的巨大压力,为有序推进防疫期间引江补汉工程重点工作,水保科研所协调相关技术骨干,及时调整细化工作安排,采取居家办公、网络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每周集中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确保特殊时期工作不断档、技术支撑不缺位,特别是有序推进外业监测工作。
2020年3月底,为抢抓枯水期水质监测的“尾巴”,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水保科研所组织技术人员赴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秭归县、当阳市,襄阳市保康县、谷城县、襄城区,十堰市丹江口市、荆门市钟祥市、沙洋县,仙桃市等地区开展引江补汉工程水质监测工作,涉及 11 个县 (区)46个断面。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滞留汉外的技术人员自行驾车,从四面八方赶赴监测现场,同时协调设备供应公司,从河北调配仪器设备运至监测地。监测人员不畏疫情,克服路途艰辛,采样前对所有监测点位进行了实地查勘,圆满完成既定监测任务。
赴引江补汉工程龙潭溪取水点开展水质监测
而随着“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涉及丹江口水库、汉江中下游、三峡水库等多个重要和敏感区域,审查审批协调难度大。特别是生态环境部对汉江中下游生态调度、水华防控等问题高度关注,从环境角度对引江补汉工程方案比选论证与工程任务提出了高要求。
为回应生态环境部关切,在开展有关专题研究的基础上,2020年5月~2022年4月的两年间,由长江委、南水北调集团公司带队,水保科研所近10余次向生态环境部汇报有关工作进展,按照环评司和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要求补充开展了大量工作。
此外,引江补汉工程环评工作涉及要素多,涉及到水文水资源、地表水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地下水环境等多个专业,需要同时对各个专业深度评价。
为保证环评工作的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水保科研所组织国内知名科研单位及高校,结合工程建设运行,开展了汉江中下游水质、水温与水华研究,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研究,取水口局部水域鱼卵鱼苗卷吸影响研究,沿线断裂带和裂隙密集带岩溶突涌水风险研究等关键工作,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对策措施,助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筑牢绿色防线,夯实发展根基。作为引江补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负责单位,水保科研所将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支撑能力,为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人民长江报
作者:刘扬扬 梁宁
责编:张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