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度排名第37——阿志河大桥。高度:247米
建成时间在2003年。阿志河大桥是六盘水(水城)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该桥位于水黄公路第5合同段,为预应力钢筋砼加劲板梁悬索桥,悬索吊桥全长448米,桥宽13米。
世界跨径最大的全钢筋混凝土桥——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高度:245米.建成时间:2013年.北盘江大桥(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2009年建成,大桥全长1261米,是也是目前世界上斜腿连续刚构桥中科技含量最高、技术难点最多、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特大型桥梁之一。
世界高度排名第40——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高度:241米
建成时间在2011年。兴义马岭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兴义市马岭河大峡谷,该桥全长1386米,最高塔高196米,为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是现目前贵州省内建成的第一座也是最大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世界高度排名第49——织纳高速武佐河大桥。高度:225米
建成时间在2015年。武佐河特大桥左幅全长1471.213米,右幅全长1470.94米,主桥桥面宽27.1米,引桥桥面宽24.5米,造型特别。它静静地横跨在织金和纳雍交界的武佐河上,是厦蓉高速纳雍段上为数不多的大桥之一。
世界高度排名第62——厦蓉高速清织段三岔河大桥。高度:219米。建成时间2015年。该桥是厦蓉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织金段的控制性工程项目,总长1560米,宽25米,总投资5.9亿元。该路段全长72.102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世界高度排名第66——贵毕公路西溪大桥。高度:218米
建成时间在2001年。黔西西溪大桥,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境内,为预应力钢筋砼加劲板梁悬索桥,桥长700.68米,主跨338米,桥高218米。2004年荣获贵州省优质施工工程奖。毕威高速赫
亚洲第一高墩——章特大桥。高度:210米。建成时间在2013年。赫章大桥(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于2013年建成,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全长1073.5米,桥宽21.5米,其中最高墩11号墩为195米,不仅在当时中国同类桥型中排在首位,在亚洲也是排名榜首,堪称“亚洲第一高墩”。
四、贵州省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贵州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全国第一。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四处——遵义赤水丹霞、铜仁梵净山、黔南州荔波茂兰喀斯特、黔东南州施秉云台山(黔南州茂兰喀斯特和黔东南施秉云台山)。世界文化遗产地一处——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
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绿色丹霞”赤水丹霞:201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成为丹霞最美的阶段。赤水丹霞不只是单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结合了瀑布、湿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盖率超过90%,被称为“绿色丹霞”和“覆盖型丹霞”。
最独特而受称誉的丹霞景观,有金沙沟赤壁神州、香溪湖万年灵芝、四洞沟渡仙桥、丙安天生桥、天台山红岩绝壁、石鼎山奇观、复兴转石奇观、长嵌沟丹霞峡谷、十洞丹霞岩穴、金沙沟甘沟峡谷和硝岩洞穴等十多处。值得一提的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内的佛光岩景区被誉为“赤水乃至中国侏罗纪、白垩纪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景区之一。”
赤水丹霞景观、贵州的地理位置,让其拥有了很多独特的地貌景观,几乎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到贵州必去的暑假景点之一,赤水丹霞是瀑布、湿地、翠林等美景相结合的。因此,旅途能够更好地亲近山水自然。
世界自然遗产之二:“绿色宝石”荔波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是贵州高原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200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成为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喀斯特森林,其特色是:原始性强,集中连片的森林。中外专家认为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绝无仅有的绿色宝石,神秘奇特的喀斯特森林。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喀斯特森林,是在地带性生物气候条件背景上,在喀斯地貌、石灰土等特殊生境上形成的非地带性植被,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非地带性生物地理群落,是地球上唯一幸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世界自然遗产之三:白云岩喀斯特施秉云台山。2014年,施秉云台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内,具有丰富和美到极致的喀斯特景观单元,并拥有反映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完全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第七条和第八条标准。专家观点认为,施秉云台山未受到冰川的浸湿,是原始森林覆盖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因此,从多个方面填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发育演化中的空白,具有非常高的世界意义。
施秉云台山景区面积有100多平方公里,包括云台山、杉木河、黑冲等三个景区(点),景区内保存有古老、完整、全球罕见,面积相对比较大,为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这是之前入选的武隆、石林、荔波三地所没有的,其独特性十分明显。
世界自然遗产之四: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是武陵山脉主峰,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公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生态系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拥有4394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的栖息地和分布地,也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是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