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地貌怎么形容,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的影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21:03:59

贵州喀斯特地貌怎么形容,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的影响(1)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几万年来,在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这里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上孕育出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

与其他森林不同,喀斯特森林长在岩石上。土壤被雨水带走后岩石裸露出来,树木的根系只能攀附在石沟石缝中。

“在这里能够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树木,它们的生长过程非常不容易,是对严酷环境的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张雁泉说。

茂兰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南部与广西相连。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张雁泉和同事们保护着这片森林,也为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和自我的新视角。

几年前,张雁泉带着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妻参观了保护区。他指着从岩石中蜿蜒而出的根系说,“这些粗壮的树木,只能靠石沟石缝中积留着的零星的腐殖土艰难存活。而一旦扎根下去,它们就能够顽强生存上百甚至上千年。”

大约一年后,张雁泉接到这对夫妻的感谢电话:这趟保护区之行挽救了妻子的生命。妻子身患绝症,本来准备在旅行中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但当她在保护区看到树木迸发出的巨大生机后被深深触动,决定积极接受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他们的故事同样也改变了我对这份工作的看法。过去我认为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现在我意识到,我们所保护的森林不仅能造福人类,也给予我们一些生命的启发。”张雁泉说道。

贵州与广西交界的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集中连片、原生性较强的喀斯特森林。这一地区被世人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保护区总面积21285公顷,区内查明有维管束植物2676种、脊椎动物586种、昆虫1589种、蛛144种,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之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200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部分,贵州荔波喀斯特从不同维度上展现了大自然的奇观。在晴朗的日子里,站在至高处,你会看见绵延不断的圆锥形山峰,上面攀附着茂密的绿植,它们整齐地矗立着,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什么。

喀斯特森林保护价值

今年1月,来自贵州大学的20名师生抵达荔波,与保护区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深入茂兰,开启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大样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

据了解,贵州省首个森林生态系统大样地,是按国际标准建设,总面积25公顷,建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大样地具有森林植被原生性强、生境异质性高、人为活动干扰少等特点,保存了地球上同纬度带最典型、最原真、顶极的非地带性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是研究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动态过程及其维持机制的理想之地。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严令斌博士表示,他们将对大样地内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和长期监测。

大样地经常有眼镜王蛇出没。“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冬天启动的原因之一,避免遭遇很多昆虫和蛇,危险系数相对会低一些。”严令斌说道。

尽管生命不屈不挠,但它同样脆弱,尤其是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

通常在中国南方地区,充沛的雨水和热量孕育了肥沃的土壤。然而在喀斯特地貌中,岩石被水溶蚀,形成了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造壤能力低导致土地贫瘠。

严令斌说:“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土壤可以维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出连片的森林是很罕见的。这就是为什么它脆弱而独特的原因。”

在喀斯特地貌中,土壤和水极易流失。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类岩石为主,成土速度慢。与其他森林的土壤大多偏酸性不同,这里的土壤浅薄呈微碱性,生物需要适应这种独特的土壤环境,展现出喀斯特森林的特异性。

据严令斌介绍,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顽强的生命力,但它同时也是相当脆弱的一个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现有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形成1厘米厚度的土壤大约需要8000年,而在其他地区只需要数十年。”

据悉,项目组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大样地全部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本底的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

此项工作的推进和持续开展,不但将对我国以及世界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进一步丰富和积累基础数据,而且可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修复、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及其保护管理等提供实验示范基地和参考依据。

生态旅游助力脱贫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余登利表示,此前在保护区核心区域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让他们迁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森林,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样也是致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

在多生石漠化地貌和沙漠的北纬25度,茂兰可以说是唯一幸存下来的特殊的、自然的生态系统。

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正仁1989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保护区工作,他告诉记者,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原始森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十分脆弱的。”

而茂兰这片森林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相对较少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高度敬畏而得以幸存。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生活着布依、水、瑶等少数民族。

“居住在这里的瑶族对森林资源高度依赖,要是有个什么头疼脑热或是跌打损伤,他们会在森林里寻找特殊的草药来治疗。”余登利补充说,“而水族对古树、石头心存敬畏,就像他们的图腾所表现出的一样,他们以保护自然、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职责。”

据介绍,茂兰保护区按片区别分为旅游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现在试验区内还有一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其中。保护森林很重要,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也需要得到改善提高。”

除了保护工作,余登利和同事们也一直致力于当地经济发展。基于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鼓励居民种植中草药、培育稻花鱼、栽种果树,进行产业化种养殖。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同时,管理局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度利用。通过规划和审批划分出旅游区以供游客体验、游憩,发展生态旅游业。2019年,保护区周围的居民全部摆脱了贫困。

据陈正仁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茂兰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80年代末的87%上升到如今的88.61%,核心区达92%以上。如今研究人员正在努力保护和培育保护区内更多濒危植物,以期扩大种群数量。(记者 杨军 杨阳 编译 赵妍迪)

原文见中国日报16-17跨版头条配图新闻,英文链接: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210/28/AP635b262fa310a1c5959c7f6e.html

来源:中国日报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