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潮汕牛肉火锅的朋友都知道
牛肉跟沙茶酱是绝配
但有的人可能不知道
沙茶酱在日常烹饪上还有一些妙用
在介绍沙茶酱烹饪用途之前
先讲一段关于潮汕沙茶酱的故事
“
沙茶酱的由来
”
百度百科说沙茶酱是“起源于潮汕”,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沙茶酱实际上是“舶来品”,来自马来语地区。
最开始也不叫“沙茶酱”,而是“沙爹酱”。
故事要从清朝开始讲起。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
潮汕地区连年自然灾害,
不少人被迫下南洋谋生。
过番的潮汕人发现,
当地流行在烤肉串上涮上一层特制的辛辣酱料。
烤肉串在马来语系中叫“satay”
音译成中文则是“沙爹”
上面涮的辛辣酱料就叫“沙爹酱”
19世纪初,
擅长研制美食的潮汕厨师,
对沙爹酱原料及制作工艺进行改良,
让这一涮料变成酱料,可用于烹饪菜肴,
更符合潮汕当地的饮食习惯。
改良之后的产品,潮汕人将其称为“沙茶酱”,
渐渐地,“沙茶酱”成为潮汕百姓日常生活
不可或缺的美味调料。
到了现代,沙茶酱的使用场景
从酱料又延伸到蘸料,
并随着牛肉火锅成为“潮汕味道”的代表。
“
从“沙爹”到“沙茶”、“沙嗲”
”
“沙爹酱”改名为“沙茶酱”
不仅因为产品改变了,
也跟潮汕的语言习惯有关。
马来语satay发音为“sa dei”,
在潮汕话(闽南语系)中,“dei”与茶的发音很像,
而潮汕地区又有强势的茶文化,
称为“沙茶”也就自然而然了。
还有的地方叫“沙嗲酱”。
网上有一种解释是比较有趣的,
说这是北方人矫枉过正的误解。
因为北方很多地方在方言中把父亲叫爹,
“沙爹”读起来跟“*爹”一样,是有忌讳的,
因此就称之为“沙嗲”。
“
沙茶酱哪个经典?
”
从19世纪初,
潮汕民间沙茶酱作坊的模式持续了大概100年。
解放后,沙茶酱私营作坊经过公私合营,
组建成国营的沙茶酱生产厂。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潮汕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潮汕沙茶酱也加快了对外输出的步伐,
如“皇牌”、“韩江桥”、“哈哈”等品牌产品
销售遍及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