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七夕
文/诗词原创龙在天
山有缘。水有缘。星汉迢迢亿万年。牛郎织女牵。
月儿圆。人儿圆。惟愿双双厮守欢。相依尘世间。
1963年由我国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女士主演的黄梅戏彩色电影《牛郎织女》,把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唱遍天下,以至于唱得妇孺皆知。当然这个故事并非起源于这部人尽皆知的电影。那究竟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何时,而牛郎织女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相爱的?本篇在此与各位看官细细道来。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外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七夕鹊桥相会
传说古代天帝的女儿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故事确实催人肺腑,感人涕泪。
关于牛郎织女最早有文字记载始于西周《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此文中关于牛郎织女星的记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时期。可是《诗经》里出现的也仅仅是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这里的牛郎织女还不是人物,也没有牛郎织女相爱的情节,更不是什么夫妻关系。咱们姑且把这个时期的牛郎织女看成是幼儿阶段吧,就是说那个时候牛郎织女也许他们从小就相识,两小无猜,但由于年龄尚小还没有情窦初开,所以还没发生青年男女相爱相亲的故事。
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征讨西南诸国,训练水军,开凿昆明池。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牛郎、织女石像,隔河相望。班固的《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这里是最早把牛郎织女这两颗星宿人物化的。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才初具规模,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
随着时间推移,织女、牵牛已被传为两位神人,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刻像也被当地群众尊称为“石爷神”、“石婆神”。久而久之,人们对石像崇敬而迷信,开始顶礼膜拜起来,唐德宗贞元14年(公元798年),修织女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牛郎织女传说”,2010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后的各朝代更出现了多个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里就不一 一细表了。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剧照
牛郎织女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坚贞不渝的爱情观,正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种可贵精神一直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自古以来伴随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还有许多著名的诗词篇章。我遴选几首余下,以供欣赏。
古诗十九首(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 夕(七律)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织 女 仙 洞(七言律诗)
(明)杨光溥
金梭晓夜为谁忙,隔水桃花满洞香。
万国尽沾尧雨露,九重欲补舜衣裳。
绮罗光映云霞重,机杼声抛日月长。
却笑天台有仙子,此生谁解忆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