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个短视频,说某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不会整体认读音节,老师反而怪罪家长没有教好。且不说学生没有学好到底是谁的责任,现在就来看看,到底啥是整体认读音节?正好我的女儿也上一年级,所以接触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
所谓整体认读音节,简单说,有两个特征,第一,有拼音跟它读音完全一样,但作为音节使用时,只能这样写,而不能写成那个拼音。第二,整体认读音节,是一个整体,只能死记硬背,不能拼读。整体认读音节主要出在以y,w开头的音节中,如yi,yu,yun,yue,yuan,yin,ying,wu等,这些音节的发音,其实都有对应的拼音,分别与i,ü,ün,üe,üan,in,ing,u读音完全相同,但是在给字注音的时候,必须写成那个所谓的整体认读音节。想想,一个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同一个读音,要记两种不同的写法,能不弄混了才怪呢,或者虽然弄不混,但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学会。
汉语汉字本来没有拼音,汉语拼音是为了辅助汉字的认读才创造出来的,它就是一个工具,是学习的工具。这个工具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在拼音中设置所谓的“整体认读音节”,就是纯粹的自找麻烦,人为设置学习障碍。同样的读音用同一个符号标记,简单明了,这不应该是拼音最基本的规则吗?在这一点上,民国时期的注音字母(目前台湾地区仍在使用)就没有所谓的整体认读音节,例如yi这个音节,就直接标注为ㄧ(即i),yun注音ㄩㄣ,ㄩ相当于ü,ㄣ相当于n,实际上就是汉语拼音的ün,没有另外制造一个yun。因此,所谓的整体认读音节,完全是汉语拼音的bug,应该将其除掉。
除此之外,汉语拼音中还有其它一些人为设置的障碍,如关于ü的写法,规定了有些情况要带两点,有的情况不能带,如nüe,lüe是要带点的,而jue,que,xue,又要去掉点。同是一个韵母,做这些区分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增加学习负担吗?还有i,u做音节第一个字母时,要改写称y,w,有什么必要呢?所以,汉语拼音确实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另外,我之前也说过,小学一年级学习拼音并不合适,看到老师在费劲巴拉地解释发音的时候舌头放哪儿,气从哪儿出,还有什么前鼻音、后鼻音、齿背、上颚等等,这些语音学的专业术语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强项是模仿,而不是理论、概念。语言能力是人天生的能力,一个字怎么念,只要你教正确,他们可以很快学会。汉语教学,应该从学习课文开始,通过阅读学习课文,增加识字量。只要认真教,小孩子认字的速度是惊人的。在有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再加上心智的成熟,再去学习拼音,就会容易很多,所以拼音比较适合放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