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图,飞利浦除颤仪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23:34:35

飞利浦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图,飞利浦除颤仪图解(1)

作为一名普通的AED推广员,王志最为开心的就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AED,多一点普及,就可能多救一个人,对生命的保驾护航是AED最重要的意义。

作者丨华宇

编辑丨刘肖迎

北京地铁站、深圳宝安机场、清华大学校园、宿州希尔顿酒店……随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愈发常见,且使用AED急救成功的消息频传,人们对AED的认识在逐渐清晰。

海口美兰机场被认为是国内第一起AED急救成功案例发生地,2014年6月迈瑞医疗给这里捐献了10台AED设备,11月AED就发挥了作用,救活了一个心脏骤停倒地的男子。

AED的工作原理,简单理解就是,心脏有自己的电节律,在发生电击、溺水等意外时,节律就会发生紊乱,造成恶性心率失常。使用AED给心脏进行电击,通过一个强力的电流重启心脏电信号节律,消除心脏的无序“颤动”,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一般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发病最初4分钟为急救的“黄金4分钟”,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根据国家心血管中心数据,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55万,90%于医院外发生,抢救成功率不到1%。

AED被认为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院前急救设备,而急救不及时背后一个原因便是国内每10万人配备的AED数量还不到1台,且多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跟国际平均水平的100台比少得可怜。

另一方面国内将AED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并不多,目前市占率最高的便是迈瑞医疗。截至2022年6月30日,迈瑞AED已在中国累计成功救治127名公共场所心脏骤停患者。

01、傻瓜式操作的“救命神器”

外界普遍认知中,心源性猝死的抢救多发生在医院内,医生持手工除颤仪,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但事实是猝死90%都发生在医院外,公共运动场所,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工厂等为高发地。

如果能在“黄金四分钟”内完成有效除颤,患者存活率能到60%,超过5分钟则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可惜,中国各大城市救护车到现场至少要15-20分钟,于是在医院外的场所配备AED便显得十分重要。

飞利浦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图,飞利浦除颤仪图解(2)

(浙江台州椒江区体育馆,工作人员准备安装AED)

AED是一种自动体外除颤器,跟医院内医生使用的手工除颤仪不同,AED装在公共场所的柜子里,需要的时候可以“抱起来就跑”,且即便是没用过的非专业医护人员,也可按图片或视频指示进行施救。

被称为“傻瓜式三步操作”的步骤为,打开开关,按指引将除颤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AED会自行分析诊断心率,下达是否需要电击的指令。

已经做过不下数百场AED培训讲座的张帆感悟最深的便是,当一个人被问及是否会使用AED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会”,那不是因为他真不会,而是因为他没见过,没用过。在他假设的需要急救的场景中,第一次用AED的学员操作成功率接近100%。

如今人们“傻瓜式”操作AED就能跟死亡赛跑,但就是这三步,研发人员却走了近2个世纪。第一台便携式除颤器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此后,研发人员又按需为其增加了实时语音指导等功能,让非专业人员也能使用。

国内对AED的研发较晚,直到2013年迈瑞医疗才发布了我国首款双相波AED产品,打破了国外品牌对这一技术的垄断,AED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被改写。

财报显示,迈瑞医疗目前已推出多款AED产品,包括BeneHeart S系列、D1 pro、C系列等,最新的C系列取消了电源键,开盖即开机,首次除颤0秒充电,5秒分析心率。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有17个型号的除颤仪AED入选了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的产品目录。

在接近迈瑞医疗的业内人士王源看来,AED产品的核心在于心电算法,迈瑞是在已有的监护仪研发基础上,先后研发出手工除颤仪、AED,相当于有技术优势在,“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监护仪就是迈瑞生产的,是迈瑞的拳头产品”。

飞利浦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图,飞利浦除颤仪图解(3)

经历几次迭代,迈瑞的AED产品还有了两个创新点:将7英寸彩色大屏幕装到AED上,以及在设备上集成物联网功能。

前者主要是考虑到急救场景中,施救人“急多错”的心理,通过“动画 语音辅助”可以有效指引。此外,系统会根据操作时间辨别使用者是否是新手,新手将得到更详细的语音和动画指导。

后者则是一套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查看设备是否正常、电极片和电池的电量等情况。从事AED产品推广工作的王志对这一功能极有好感,“AED的使用频率较低,有时会发生要用的时候没电了或者坏了的情况”。而这无疑是致命的。

这两个创新点也被迈瑞医疗认为是其推广过程中的优势所在,目前迈瑞AED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有60%-70%。

02、“多一点普及,就可能多救一个人”

尽管AED是“急救神器”,但现实是AED对中国来说仍属新生事物,2006年公共场所才开始配置AED。欧美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对民众进行AED使用培训,并在公共场所甚至有些飞机上配置。

2019年,按每10万人拥有量计,国内是0.2-0.3台,国际平均水平是100台。此外中国只有部分城市普及了AED,包括深圳、上海、北京、成都、南京等。

飞利浦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图,飞利浦除颤仪图解(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