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已过冬至,浙江缙云县新碧街道下小溪村气温已近冰点。
79岁的老太施月莺端起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向四合院走去,她把面条端到101岁高龄的陈佳取床前——天气变冷后,陈佳取更多时间会呆在房间取暖。
施月莺是陈佳取的儿媳。19年前,施月莺的丈夫去世,施月莺开始独自赡养陈佳取。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我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唯一的女儿嫁到外地了,她当然要照顾我,她不能动了,她的儿女也要照顾她。”陈佳取嗓门很大底气很足。
“赡养长辈是我应该做的,公公说得没错。”施月莺说。
两分钟吃下儿媳做的面条,101岁公公喜欢大嗓门聊天
下小溪村古朴,随处可见青砖黛瓦的四合院。陈佳取住的四合院是他8岁那年修建的。93年来,陈佳取从不曾离开过这个四合院,他说他永远也不会离开。12月28日,这位老人即将迎来100周岁的生日。老人过的是虚岁,所以,陈佳取说自己101岁了。
与四合院紧邻的是一栋三层红砖农家小楼,施月莺就住在这里——这是她丈夫生前留下的房子,丈夫是公公唯一的儿子。如今,五代同堂的陈家有二十多口人, 但都在外地工作。两栋房子留下两个老人,施月莺独住一栋农家小楼,陈佳取则住四合院。
79岁的施月莺耳聪目明,身体硬朗,把农家小楼拾掇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101岁的陈佳取生活基本能自理,只是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腿部天冷时会有点不利索。
陈佳取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喜欢吃施月莺做的包子和面条。每天早晨7点,陈佳取会按时坐在床边等着施月莺端面条来,而施月莺总会看着陈佳取把面条吃完。陈佳取吃得很快,一碗面两分钟就能下肚,边吃还边提意见:“面条味道不错,要是分量足一点就更好了。”
医生认为陈佳取肠胃弱,要少吃多餐,所以施月莺不敢一次让陈佳取吃太多。
午餐、晚餐,施月莺都是去村里的老年食堂吃,这是村里的一项扶老政策。施月莺吃完后,会给陈佳取打包带回来,“几年前,都是我做给他吃。但我现在年纪也大了,身体有点吃不消。”
忙完家务后,施月莺会去四合院和陈佳取聊天,陈佳取嗓门大喜欢聊天,但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他会给我聊一些感谢的话,也会聊一些很早以前的事情。他还是当我是孩子,还喜欢教训我,我就听着,我不和他聊天,他会更寂寞。”施月莺说。
19年前丈夫离世,她独自赡养公公19年
施月莺十九岁时嫁到了陈家,丈夫62岁时患病去世——那一年,施月莺60岁,陈佳取82岁。
陈佳取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外地,陈佳取一直跟儿子一起居住。儿子逝去,住惯老宅的陈佳取不愿跟女儿去外地。彼时,施月莺的儿女都已成人,纷纷外出成家立业,有的去了广东谋生。家里只剩下施月莺和年迈的公公婆婆。
陈佳取跟子孙们传递出很明确的信息:养儿防老,儿子走了就该媳妇赡养。施月莺笑笑接受了,开始独自赡养公公婆婆,婆婆几年前去世后,留下施月莺一个人照顾公公。
一个步入老年的人去赡养高龄的公公,其中甘苦或许只有施月莺自己能体会。村里人至今还记得“75岁的施月莺被公公骂哭”的故事——2014年,陈佳取生病住院,施月莺陪床照顾。陈佳取挂针睡着,睡着后几分钟手不停地摸来摸去,施月莺怕漏针,叫醒了陈佳取。没想到陈佳取发火了,高声骂:“谁让你叫醒我的,我做梦正在摸鱼,好几条大鱼刚刚摸到,你烦人了。”
其他病人都看着施月莺,施月莺抹着眼泪跑出了病房,几分钟后又回来了,“他就喜欢摸鱼,可能做梦正开心,脾气过了就好了。”
曾有人建议将陈佳取送到敬老院托养,施月莺摆摆手:“他有儿有女的,送敬老院要儿女做啥?”
只要能动,就会一直照顾公公
施月莺育有一女四子,如今儿孙绕膝。59岁的女儿陈祝华住得近点,每周都会过来探望施月莺和陈佳取,为母亲和爷爷缝补浆洗,烧火做饭。
大儿媳田绣球一家人在广东做生意,但逢年过节都会回家探望老人,这个冬至,一家人从广东开车回来和老人们吃团圆饭。
“我们家很注重节日的团聚,五代同堂二十多口人一起吃吃家乡菜,一起热热闹闹聊聊天,就为图一个团团圆圆和和气气。”陈祝华说。
“婆婆这么孝敬爷爷,我们做媳妇的也会孝顺婆婆的,在外地再赚两年钱,我也回缙云孝顺婆婆。”田绣球说。
“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照顾公公,等我不能动了,儿女也回来照顾我的,孝顺是可以代代传的。”施月莺说。
“老人能活到百岁,与儿女孝顺、老人心情舒畅也是肯定有关的。”缙云县新碧街道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