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容易理解。当大环境不确定的时候,消费者通常会延长更换设备的周期,如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国内用户换机周期从2019年初时的24.3个月增加到了31个月,这时候,消费者选择产品更重视品质。
在荣耀西安研究所实验室,荣耀X系列经受的上百项严苛测试就是荣耀重视品质的最好例证。据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透露,这里有上千台设备用于品质测试,其中有些全年24小时、365天不停歇地进行测试。仅跌落测试,荣耀就模拟多达50-100种场景。如滚筒测试,在旋转的滚筒里让手机自由翻滚跌打,模拟手机的各种不同跌落方式。通过测试,荣耀能找到手机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升品质。
每一款荣耀产品在上市前都经受住了严苛的品质测试,所以能从容通过各种暴力测评,荣耀CEO赵明敢于在发布会现场连摔两次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 V也是如此。
很多品牌都在讲“重视品质”、“质量至上”,但像荣耀行胜于言的并不多。例如,就在今年9月底,荣耀举行了全公司的质量大会,1000多名来自公司各个体系的代表,系统地复盘和反思产品和服务质量。
品质,已经渗透到荣耀人的血液中,成为每一款产品的重要基因。
技术突破没有秘密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同时公布了各个公司的研发强度排名。
榜单显示,荣耀的研发强度为9.44%,位列第六。这个研发强度榜单,透露了荣耀赢得双11开门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技术创新。
(数据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什么是研发强度?就是一个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其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这让我想起此前和一个业内资深人士的交流,“技术创新没有秘密,就是敢于投钱、投人。”
荣耀在独立之后,是一家创业公司,但却敢于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据了解,目前在荣耀总员工约13000人中,有8000人从事研发工作。
而且,荣耀的研发效率极高,MagicOS 7.0的研发就是很好的例子。荣耀CEO赵明曾经透露,去年底,荣耀投入了数千人开发Magic OS操作系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拿出了MagicOS 7.0。据了解,这是一个打破屏幕边界、打破系统边界、打破生态边界的开放操作系统,将在今年底对外发布。以超级键鼠为例,可与附近电脑共享输入设备,即你电脑的鼠标、键盘和触控板可与本机共享使用,内容可跨系统传输。
荣耀自研的OS Turbo也是这样。在PC领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性能、续航、体验很难兼得。但是,在OS Turbo的驱动下,这个不可能三角被打破了。拿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来说,其功耗最高下降60%,响应速度最多快了28.5%,续航时间最多提升高达35.5%。之所以能实现如此震撼的体验,就是因为OS Turbo作为荣耀自研的系统级性能和功耗优化引擎技术,可以智能识别用户的使用场景,对系统进行调优和调度,从而实现笔记本性能和功耗的最好平衡。
记得荣耀CEO赵明曾表示,“不能把别人的硬件当做自己的能力,配置不等于品质,内卷打造不出高端产品,荣耀未来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会有荣耀核心技术的加持。”
纵观荣耀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看到这种因为技术研发投入所带来的根技术的突破,都能感受到体验的差异。例如,同样是使用同一芯片,荣耀的手机和其他品牌的手机就是不同的体验。这是因为荣耀从来都是和芯片厂商联合创新、深度耦合。荣耀70 Pro 和荣耀70 Pro就是这样,因为有了荣耀自研的GPU Turbo X的加持,所以让天玑9000和天玑8000的处理器实现最优功耗比,打破了综合体验的天花板。
更重要的,是这种研发投入的一致性,即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荣耀都一以贯之。在荣耀内部,创新、品质、服务是牢不可破的战略控制点。说到这里,熟悉荣耀的人们可能都会想起那个“笨鸟”形象,荣耀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上,就像是一只笨鸟,不管外界是狂风大作,还是电闪雷鸣,都认准一个方向,向前飞,不回头。
所以,正如曾国藩的那个名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当技术研发有这样的精神,根技术的突破就没有秘密,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后记:增长飞轮的两个方向双11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透过热闹的景象,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
一种方式,是打价格战。这是很多品牌对待双11的态度,将其看做是清库存、多卖货的好机会,不惜通过价格战的方式获得销量增长。另一种方式,是打价值战。就像荣耀这样,是通过产品的品质、创新的体验赢得用户。
这两种方式都能启动增长飞轮,但结果却是两种不同方向。打价格战,短期的确能获得更大销量,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饮鸩止渴,因为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较低,不仅在用户那里不能收获正面口碑,而且品牌没有费用投入到技术研发、品质测试等环节,最终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转动的是负向飞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