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走南阳的历史典故,刘秀之争为何南阳也输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4:17:16

(魏兆铭)

当收到*指明要见他的消息后,魏兆铭既激动,又紧张。

为了做好工作汇报,给主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魏兆铭当天就让人整理好了相关资料,并且为了做到完美,他还把这些资料都背了下来。

同年11月11日当天,魏兆铭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了省委会议室。

参加座谈会的有省委*吴芝圃和4个地委*、7个县委*

吴芝圃陪在主席身边,一一介绍着与会人员。

主席也带着笑容,亲切地和大家依次握手。

座谈会,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一番寒暄之后,会谈也步入正题。

大家纷纷收敛起了笑容,开始向主席汇报工作。

轮到魏兆铭时,还不等他开口,主席就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

刘秀走南阳的历史典故,刘秀之争为何南阳也输了(5)

(*接见河南四地委*和魏兆铭(上图右一)等七位县委*)

*热爱中国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无数的历史人物中,能进入*法眼的人却不多,而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中,刘秀和诸葛亮确是得到*高度认可的人物。

*曾高度评价刘秀,赞其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

恰巧,刘秀和诸葛亮都与南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汉末年,刘秀入南阳寻觅人才,得到了二十八宿的帮助,讨伐王莽。

由此,为南阳留下了“二十八宿走南阳”的佳话。

*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这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主席问道:你可知这二十八宿中谁排第一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划分出的二十八个星区。

后来经过小说的演绎,渐渐披上了神秘色彩。

道教也借此把二十八星宿纳入了道家的神仙体系中,认定其为守护四灵神君的二十八大神将。

刘秀走南阳的历史典故,刘秀之争为何南阳也输了(6)

(云台二十八将图)

刘秀的二十八宿是东汉建国过程中,立功最多、能力最强的二十八个人。

刘秀死后,民间渐渐流传起了这样一个传说。

百姓们都相信跟随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将,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为拯救苍生,特意下凡的神仙。

刘庄继位后,更是趁热打铁,下诏为二十八将建立云台殿,将二十八将的画像挂于其中。

云台二十八将,以青龙角木蛟太傅高密侯——邓禹为首

在南阳,云台二十八将的传唱度很高,尤其对于一些信奉道家的老人来说,皆知邓禹之名。

可惜魏兆铭不是南阳人,也不信奉道教,更没有读史的习惯。

面对*的提问,魏兆铭无法回答上来

*看到魏兆铭的窘迫,也没有在意,而是笑了笑,跟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涉及历史,而且还是一个让南阳和襄阳争了上千年的历史人物。

三 *二问* 何以辨襄阳南阳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争抢历史名人的浪潮。

能在瀚若烟海的古籍中,为自己的家乡找到一位历史名人,其带来了不仅仅是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更牵扯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也无怪乎,经常能看到两地的网友为某个历史名人的在哪里做了某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了。

说到对历史人物的争夺,最出名的,要数襄阳和南阳了。

和一些地方直到现在才重视起自己的历史文化不同,两地为了争夺这位历史名人,可是打了上千年的嘴仗

这位引得两地争夺的历史人物,就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军师诸葛亮。

刘秀走南阳的历史典故,刘秀之争为何南阳也输了(7)

(影视作品的诸葛亮)

南阳人认为,南阳乃东汉的龙兴之地,有着“南都”、“帝乡”之称,是诸葛亮隐居的不二之地。

况且在《出师表》中,丞相也亲笔写下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南阳卧龙岗也因此留名,这足以佐证诸葛亮的隐居之地,就在南阳。

面对南阳人的说辞,襄阳人却难以认同。

襄阳的“古隆中”,因诸葛亮会见刘备时的“隆中对”而留名青史。

“古隆中”归襄阳的枣阳县管辖,而历史上枣阳县曾归属于南阳

所以襄阳人认为,丞相躬耕之地,实为枣阳。

为了平息两地愈演愈烈的争论,清人顾嘉蘅曾在南阳卧龙岗上的武侯祠中,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得到了两地文人的高度认可,都觉得为了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实在显得太过小家子气。

刘秀走南阳的历史典故,刘秀之争为何南阳也输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