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 “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三)、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环境因素,饲料条件、鱼种种类和规格等多种因素有关,灵活性很大。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池塘条件好的多放、饵肥充足的多放、鱼种规格小的多放、有增氧机和养殖技术水平高的可多放。否则放养密度应稀些。为确定放养密度,有如下3种方法可以进行:
1、经验法
如果池塘基本条件未变,在确定放养密度时,可参照历年来鱼种的放养密度、生长状况及商品鱼产量等因素综合考量。若成鱼生长好,单位产量高,饵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浮头次数不多,说明放养密度合理;若反之,表明放养过密,应适当降低。对于新开挖的池塘,或池塘基本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则应参照池塘条件、管理水平相类似并且产量较理想的池塘的放养密度来确定。
2、计算法
根据某种鱼估计产量、成活率、放养鱼种规格和计划养成规格等参数,计算出适宜的放养密度。一种鱼单养或混养时,两种参考计算公式如下:
(1)、单养法计算公式:
放养密度(尾/亩)=[〈计划养成规格(公斤/尾)-放养鱼种的规格(公斤/尾)〉x养殖成活率(%)]÷[鱼塘的估计鱼产量(公斤/亩)x100]
(2)、混养法计算公式:
a、某种鱼的放养密度(尾/亩)=[〈计划养成规格(公斤/尾)-放养鱼种的规格(公斤/尾)〉x养殖成活率(%)]÷[鱼塘的估计鱼产量(公斤/亩)x按计划该种鱼在总产量中应占的百分比]
b、计算出放养密度后,整个鱼塘的总放养量计算方法为:
某种鱼在该池塘的总放养量=放养密度(尾/亩)x池塘面积(亩)
3、根据塘鱼允养量来确定合理放养密度
各种鱼类食性和习性不同,各有一个抑制生长的最大允养量。超过最大允养量,鱼类生长就显著减慢。有经验得知,鳙鱼每亩的总重量在30~40公斤之间时,每月每尾可增重0.4~0.6公斤;如果超过40公斤,每月每尾只增重0.05~0.3公斤。因此,可根据公式计算出各种鱼种放养的尾数如下:
鱼种放养量(尾)=计划育成规格(公斤/尾)÷大允养量(公斤/亩)
例如,草鱼最大放养量为100g,计划育成规格为1kg,每亩放养量应为100÷1=100(尾)。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 “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四)、鱼种放养时间
放养鱼种时间宜早不宜迟,提早放养鱼种是保障丰产的经验之一。以锋哥所在的广东地区每年开春后就着手做鱼苗放养的准备工作了。此时水温还较低,鱼苗的鳞片紧密,拉网、运输都不受易伤,可明显提高成活率。而天气一回暖,鱼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水体环境。需注意的是,早春天气寒冷投入鱼种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
(五)、鱼种消毒
鱼种下塘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避免鱼病相互交叉感染。通常采用的消毒的方法为:①10mg/L漂白粉溶液,水温15~20℃浸洗鱼种10分钟;②3%食盐和1%小苏打混合液,浸洗鱼种3分钟;③20mg/L敌百虫浸洗鱼种20分钟。从外地购进鱼种时,在运输过程中每立方米水放入40万~80万单位青霉素进行消毒。消毒时,鱼种密度不宜过大,以免缺氧死亡;消毒用过的药水也不可倒入池塘,免得病菌扩散,而且消毒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 “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三、多品种混养多品种混养也称为“立体放养”,即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栖息水层和鱼类间相互关系巧妙地利用了它们之间有利的一面,尽可能缩小不利的一面,把不同品种鱼同时在一个池塘中混养,这就是多品种混养。多品种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经验的精华,也被引进到世界各国。在适当放养密度下合理混养,能够充分利用饵料和发挥水体的最大生产潜力,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多品种混养的优点
1、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域空间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在水域栖息的空间不同:鲢、鳙栖息在上层,草鱼、鲂、鳊在下层,鲤、青鱼、鲮鱼在底层。将栖息在不同层次的鱼种混养,比只放养单一品种,放养量大,互利共生,可提高池塘单位面积的产鱼量。
2、最经济地利用饵料
不同品种鱼类食性不同:鲢、鳙喜吃浮游动物,草鱼、鲂、鳊吃草料,青鱼吃底栖动物。鲤、鲫吃底栖动物和有机质碎屑,鲮吃池底藻类及有机质碎屑。将不同食性的鱼种混养,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饵料。另外,在饵料投喂及鱼类摄食过程中,有一些饵料散落到水中,而被另一些鱼类取食,节约饵料。
3、不同品种鱼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草鱼、鲤等残饵、粪便提高了水质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鳙提供了天然饵料。同时,由于这些天然饵料被取食,防止了水质过肥,又有利于吃食性鱼类的生长。鲤、鲫等杂食性鱼类,取食有机质,从而改进了池塘的环境条件;通过取食活动,翻松泥土,搅动池水,增加溶氧量,有效地加强了有机质的分解。
(二)、混养搭配比例
不同种鱼类混养可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混养种类选择不好或搭配比例不当时,常常导致混养鱼种之间竞争饵料和空间,甚至相互侵害,最后造成鱼总产量下降。因此,必须合理混养,总的原则是从分布水层、饵料种类及鱼类之间的依存与矛盾关系等方面全面考虑,来确定种类和比例。
池塘养鱼高产秘笈:立体混养模式 “八”字精养法,产出高品质鱼
四、轮养轮养也称为轮捕轮放、轮捕套养或分划放养、分期捕捞。轮养是将不同鱼类或不同规格鱼种一次放足,在池鱼尚未超过最大载鱼量以前,捕大留小。不断调整载鱼量,始终保持适密度,从而避免前期鱼小而浪费水体,后期鱼大而抑制生长。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促进养鱼平衡增长,成鱼均衡上市,加快资金周转。
(一)、轮捕轮放的作用
采用轮捕轮放饲养法,鱼池内鱼的种类多、规格多,可以缓和鱼类之间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可充分发挥池塘中“水、种、饵”的生产潜力。轮放主要是在捕出食用鱼后补养一龄鱼种或夏花鱼种,为翌年培养二龄鱼种和大规格鱼种做准备。轮捕轮放的时间多在6~9月份,此时水温高,鱼生长快,如果不通过轮捕减少饲养密度,鱼类常因水质恶化和溶氧减少而影响生长。
(二)、轮捕轮放的方法
轮养通常有如以下三种放养形式:
1、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
本法适于常年供应鱼种和鱼类越冬有困难的地区。锋哥所在的广东地区多选在初春放养,6月、8月和年底各捕一次;前两次捕捞20%~30%,余下年底一次捞净。放养的鱼种也要有2~3种规格,一定要有较大规格的鱼种,作为第一次捕捞的基础。
2、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补小
本法适于鱼种供应充足、池塘不封冻地区。每年捕捞3~4次,高产池塘可多捕几次。每次捕捞以后,及时适量补放小鱼种。
3、轮捕成鱼,套养鱼种
本法把成鱼养殖和鱼种培育相结合,适用于鱼种池不足的地区。具体的轮捕轮放种类、批次、日期和数量等应根据水体鱼种、饵料等来决定。青鱼、鲤和鲫不易捕捞,可不必轮放;鳙、鲢、罗非鱼和草鱼是轮捕的主要对象。轮养鱼池要做到“四不捕”:即天气闷热不捕、鱼浮头不捕、鱼发病不捕、鱼摄食后不捕。捕前2~3天要停止投、施肥;捕后及时投饵和补足新水。夏季进行轮捕时,尽量缩短鱼在网内时间,以防因密集、闷热而造成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