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陈勋遇到了第二位师父——崔强。
崔强绰号“百花强”,擅长做“百花馅”,也是业内知名的点心大师。
他不会打骂手下,如果手下做得不好,他会亲自下手做,等于多给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后来陈勋的管理风格,便是学的崔强大师,不会打骂犯了错的徒弟和手下,而是自己动手做给徒弟看。大家看到师父黑着脸默默地做,反而会更加羞愧。
在崔强身上,陈勋不仅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风格,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1946年,在崔强的推荐下,陈勋进入六国饭店工作。
由于经受过两位点心大师的悉心教导,当时,20多岁的陈勋就已经是全广州最年轻的点心部长,他创造性地推出了“星期美点”,每周至少推出10款点心,品种丰富,冠绝整个广州城。
据说,连叶剑英元帅和聂荣臻元帅都品尝过他做的点心。
不过,叉烧包依然是陈勋最上心的点心。
他发现,传统叉烧包会提前做好,在蒸笼反复蒸制,致使汁液流失,口感不佳。于是,他便在叉烧馅中加入含猪皮冻的粟米粉芡,将叉烧包改成即点即做,十几分钟就能做好,名为“玉液叉烧包”。
上桌后,客人捏开两瓣,可见汁液流淌,趁热食用十分好吃。
好吃,便是最平实、也最有力量的评价。
陈勋做的玉液叉烧包,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最夸张的一次,创下了一天卖出1000多笼的记录。
和平年代
“中西并举,南北结合”
建国后,陈勋以技术骨*身份,为广州大三元饭店筹备复业,随后便一直在大三元担任点心主管一职。
在大三元工作,陈勋需要经常接待来自全国的客人,饭店便安排了一些北方师傅教授北方的面点,诸如葱油饼、馒头、手擀面等。
于是,北方的面点做法便逐渐融进了他的手法当中,也融进了他的创作思维当中。
加上50年代物资匮乏,大众要求就是吃得饱,陈勋便用白面皮卷糯米,做成糯米卷,切成棋子状增加美观度;以酱油捞糯米为馅料包包子,一个包有一两半重;面粉中加入番薯,可做点心皮,也可做点心馅……
陈勋的一双巧手,能化普通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