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评价,最普遍的就是一句:“中华文明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即使夏朝是真实存在,并被确认为国家形态,它距今也只有4000年时间。那么,“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说法是究竟怎么来的呢?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中华文明史
关于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说法,主要有3种来源:
第一种,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等重要史籍中,都以华夏先祖黄帝为中华文明的开创者。根据考古学家考证,黄帝大约生活在距今4700多年前。这也是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战国时期古文献《韩非子》中提及:“虞夏两千余岁”。暂且不论虞朝和夏朝存在的可能性,至少说明中华文明在商朝以前,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时间。算上商朝距今的3600年,中华文明史的时间超过了5600年。
司马迁 史记
第三种,“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说法并不是中国人提出的,而是来源于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他在17世纪撰写的《中国上古史》中,将中华文明史的开端追溯到伏羲氏,并考证伏羲生活在距今5000年前。这本书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塑造了欧洲人对中国上古历史的最初印象。民国时期,在孙中山、章太炎、郭沫若和胡适等的支持和宣传下,社会各界普遍接受了这种观点。
其实,在20世纪田野考古大发展的情况下,“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说法并不被国际考古界接受,甚至连夏朝都不予承认。原因是不满足国际上界定文明的三要素:青铜器,文字和城市。依据这样的考古标准,国内考古界也存在意见分歧,流行着许多保守观点。
卫匡国与中国上古史
有人坚持夏朝存在,但认为中华文明史应从夏朝算起。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距今约4000年。
也有人认为夏朝不存在或属于部落联盟形态,中华文明史应以商朝为开端,距今约3600年。
还有的以知名学者易中天为代表,认为中华文明史应从现存最古老的殷墟甲骨文算起,距今3400年。
以上3种观点受国际考古界影响太大,都显得过于保守。个人认为,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特质不同,用文明三要素生搬硬套并不合理。比如中华文明有许多鲜明的特质,是其他文明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