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峰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爆裂玉米”,我国引进类似品种“黄玫瑰”是从80年代才兴起的,最终选育出来,才算是大规模推广种植。
于是,李学峰就问老刘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老刘说,他从小就和爷爷、父亲在田里中国,到他这代已经有100年了。他还记得祖父辈的叮嘱:咱家的玉米“胆小”,要和大田玉米远一些。所以每次种植季节,他都会特意选稍微偏僻,与大田玉米距离较远的地块种植。他还每年选最好的玉米穗留种,延续至今。
李学峰好奇地问,这种玉米产量怎么样?为什么一直种专做爆米花的玉米呢?
老刘说:“小玉米”是家里的零食,每年一般只种几分地,很多时候种1分地。因为做爆米花好吃,所以就一直保留着。
是啊,很多时候,一种老品种的选育和保留有太多的机缘巧合,尤其是种子商品化包装之后更难能可贵。能留存下来的老品种,一般只会在山区等偏远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延续老一辈传下来的口味才保留种子,不断选育,延续至今,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要不是几代人的执着,很多古老的农作物种子很难被保留至今,这也是我们发掘“小品种”、“老种子”的魅力所在。现在很多商业品种因为各种原因,都在包装物上注明:不能留种。早年村里比较普遍的留种和换苗活动已经越来越少。
“爆裂率很高,种植有100多年……”这些关键信息被李学峰牢牢记住了,后续的走访过程中,却没有发现有其他农户种植,只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们回忆,小时候也吃过这样的“小玉米”,但是产量低就家里很早就不种了。一圈走下来,李学峰一行就发现爆裂玉米只有老刘家在种。
2021年,工作组来到老刘家现场鉴定,该“小玉米”爆花率99%以上,每一粒都能爆开,爆米花体积大,花瓣洁白,颜色、形状一致,香气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