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一共有多少,现在碳纤维最高是多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6:43:49

出路有如下四条:

对碳纤维进一步加工,以织物与预浸料出售,提高其价值,这也是像台丽这样的 企业所走的道路。但是台丽的产品性能与价格基本上是业界的标杆,并已占据了 现有的国内市场,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只能打价格战。

制成制品,提高其价值。对于目前消耗一万多吨的国内民品市场,已经有众多的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企业,碳纤维生产企业用性能逊于国外的纤维采用类同 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生产出的制品与它们竞争,只能是以卵击石。钱云宝先生经常 说:“大家都能做的我不做”,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开辟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风电叶片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由于 梁板拉挤成型的出现,碳纤维用量急剧增加,但目前这一技术是由 VESTAS 采 用台丽的湿法大丝束碳纤维(III 类生产线)开发的,而且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原 材料成本占比近 50%)其他碳纤维企业如果要进入这一领域,只能购买台丽或 其他国外的碳纤维进行加工,结果碳纤维用量的增加基本上与国产碳纤维无关, 也就与国产碳纤维产业化无关。据说有人正在利用国产湿法大丝束碳纤维研发风 电叶片用梁板,如果研发成功,确实是国产碳纤维产业化的一个机会。

对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最后的机会只能是尚未出现定型产品,但未来可能会大量 使用碳纤维的工业领域。表 7 中列出了压力容器(包括氢燃料储气罐)、轨交和 汽车领域以及其他有轻量化需求的应用领域,这些领域的应用前景已经明朗,由 于成本和其他一些因素,尚未出现被市场接受的“买得起复合材料产品”。

在国产碳纤维性能略低于国外碳纤维的当下,只能进入低端复合材料市场,当然只能 卖“白菜”价。说到底,因为我们不掌握复合材料制品的核心技术,只能遵从国外厂 商制订的材料规范,国产碳纤维没有任何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国产碳纤维厂商的 唯一出路就是按照国外的碳纤维材料规范,生产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并尽可能降低成 本。打破僵局的方式就是主动掌握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权,按照国产碳纤维实 际达到的性能和用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设计和制造出全寿命成本优于其他结构材料 的复合材料制件。

为突破国外严格的技术、装备封锁,加快本国碳纤维的产业化进程和应用市场开拓, 中国碳纤维企业还要坚持不懈地钻研。

上一页34567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