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探讨过1900宁死也不下船的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他害怕,他懦弱,不敢面对未知的世界: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有人说,是因为他勇敢,无畏。
“有时与世事浮沉、顺流逆流比起来,能守得住初心,纹丝不动的人才需要更大的勇气。”:
“陆地,对我来说是太大的船,这支曲子我不知道从何弹起,我永远不离开这条船。不过我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反正对别人来说我也不存在。”
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天生孤独。
不愿自己沾染上复杂世界的尘土,也不愿活在世俗的标准中: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而我并不羡慕。”

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而我更愿意理解为——
他不是宁死都不下船,而是选择死在船上。
1900的一生是无根的,他生于船、长于船。
世界千变万化,他的人生却不过船头与船尾之间。
在有限的范围内、在有限的钢琴上,他自得其乐。

那艘轮船就是他的故乡。
我们对故乡有着怎样的依恋,他就对弗吉尼亚号有着怎样的执着。
弗吉尼亚号就是属于他的乌托邦,岸上的世界太大了,大到让他怯步。
街道有好几千条,上了岸,何去何从?
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太多选择让他无所适从。
陆地给不了他归属感,只有音乐和大海是他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