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四川行省,与现在的四川省,在区划方面差异很大。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进行了完善和调整。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逐步形成了南北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格局。在明朝统治时期,四川省的管辖范围非常大,比现在的四川省大得多。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期,由于改土归流的实际需要,清朝调整了西南各省的区划变迁。随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区划轮廓基本形成。在清朝统治时期,四川省划分为12个府、9个直隶州、3个直隶厅。
分别是: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顺庆府、叙州府、夔州府、龙安府、宁远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绥定府、绵州、茂州、邛州、眉州、泸州、资州、忠州、永宁州、酉阳州、理番厅、松潘厅、石砫厅。当时,重庆府隶属于四川省管理,下辖了巴县、江津县、长寿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等地,合计下辖了14个县。
截至清朝统治的中期,重庆府仍然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州府。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清法战争等等。清朝一败再败,签署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的通商口岸。重庆府连接了四川、湖北、贵州等几个省份,而且扼守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航道。重庆府成为了通商口岸以后,地位迅速崛起。
截至清朝灭亡之前,重庆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枢纽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当时,四川各地军阀相互进攻,长达10多年时间。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直到30年代,四川地区的军阀混战才基本结束。
1929年,重庆市设立。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抗战局势的变化,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先后失守,重庆的地位愈发重要。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大规模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鉴于四川省地形结构的复杂性,出于实际管理的需要,我国把四川省划分为川北、川南、川西、川东4个行署区。
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重庆市被确立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的10多个直辖市之一。当时,重庆市仅仅下辖了7个区,分别是: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南桐矿区。1954年,重庆市被降级,重新划入了四川省管理。50年代末期,在四川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四川省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涪陵专区的长寿县,陆续划入了重庆市管理。
此时,重庆市下辖了7个区、3个县。出于发展长江航运的需要,1965年,重庆市组建了大渡口区。1975年,重庆市组建了双桥区。1976年,四川省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入了重庆市管理。这一阶段,重庆市下辖了9个区、4个县,合计13个区县。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省的区划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