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都市圈分类:成熟型优化功能布局,发育型加强一体化建设,起步型增强经济实力
根据都市圈的经济产业实力以及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将3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分为成熟型、发育型、起步型三类。成熟型都市圈2020年GDP均在3万亿元以上,A H股上市公司数均在200家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在1.5万件以上,且都市圈内部分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差距相对较小、且近年呈持续缩小态势。发育型都市圈2020年GDP多在1.5万亿以上,但多数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尚处于虹吸阶段,中心城市与几乎所有周边城市的人均GDP差距都在扩大。起步型都市圈2020年GDP在1.5万亿元以下,产业创新指标也在大都市圈中排名相对靠后。根据上述标准,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苏锡常等6个都市圈为成熟型;南京、青岛、天津、济南等16个都市圈为发育型;沈阳、昆明等12个都市圈为起步型。
成熟型优化功能布局,发育型加强一体化建设,起步型增强经济实力。第一,成熟型都市圈整体经济水平领先,多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且中心城市与部分周边城市差距持续明显缩小,应优化功能布局。该类都市圈均位于经济率先发展的出口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圈内周边城市均受益于中心城市制造业产业链的外溢,起步较早、经济发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各大都市圈已经连绵成片,不少都市圈区域相互重叠,内部经济联系紧密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已初具雏形。比如,上海、苏锡常、杭州、南京、宁波、合肥都市圈组成了长三角连绵区;广州、深圳、珠西、汕潮揭、湛茂组成珠三角连绵区。成熟型都市圈应优化功能布局,重视中心城市过度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疏解,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在治疗“大城市病”的同时建设各功能组团有序分工、紧密协调的大都市圈。第二,发育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尚不足,应重点加强一体化建设。发育型都市圈尽管经济基础和发展势头较好,但周边城市尚未缩小与中心城市发展差距。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发育型都市圈有望向成熟型都市圈过渡。该类都市圈应重点加强圈内一体化建设,加快形成城市间交通一体化网络,打破阻碍同城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同时避免中心城市的功能过度集中。起步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应重点增强整体经济实力。第三,起步型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尚不足以影响稍远的周边地区,经济上较为孤立。起步型都市圈应重点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短板。当区域经济实力和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提升后,起步型都市圈有望转变成发育型都市圈。
2 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都市圈
2.1 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2021年GDP达12.6万亿元,占长三角城市群的54.5%,圈内已有5座GDP超万亿的城市。“上海2035”规划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在内的“1 8”城市,跨越两省一市,陆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7794万人,分别占长三角的15%和34%左右;近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百万人,上海贡献不到1/10,苏州和宁波合计贡献度近50%。上海大都市圈经济规模在全国都市圈中首屈一指,2021年GDP达12.6万亿,占长三角城市群的54.5%,其中经济强市林立,GDP超万亿的城市就有沪苏甬通锡5个。2016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其中“一核”即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五圈”即促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个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根据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联合印发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上海大都市圈未来将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产业链最完备、产业创新最突出的区域,上海与周边城市产业互补性很强。上海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而周边城市均拥有发达的制造业。按照“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制造生产环节在周边城市的产业梯度分工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圈内城市在承接产业中不断升级产业,实现产业“再造” 共同分享价值红利。苏州高新区正加快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一圈一带”;南通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选择跨江发展,拓展自身产业链;宁波聚焦自由贸易港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利用比较优势与上海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错位发展;常州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新能源企业,将积极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
上海大都市圈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资源差距大的问题。第一,上海都市圈老龄化较严重,劳动人口年龄占比相对较低,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6.5%,低于北京的67.3%、广州的69.5%、深圳的75.1%。其中,由于南通的居民寿命较长,老年人基数多,所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都市圈内最低,仅59%。第二,上海大都市圈是国内仅有的跨三个省份的都市圈,区域协同方面困难较多、压力较大。在教育资源方面,上海高校数量最多,占都市圈总量的43%,而湖州教育资源缺乏,高校总量不及上海的5%。在医疗资源方面,上海执业医师资格数量占都市圈总量的34%,湖州、舟山相对较少。近年上海都市圈通过推动教育协同多层次发展、构建养老一体化平台、实施医保异地结算等手段,促进跨区优质资源协同和共享,但仍受跨省统筹难度大、财税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