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处世智慧鬼谷子完整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11:55:48

7、说话一定要因人而异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译言:所以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益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启迪:有些人认为,我们每天都开口讲话,再稀松平常不过了。其实不然,一句话可以使人反目成仇,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意思是,通过一句话就可以透视出这个人的智慧与否,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

鬼谷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处世智慧鬼谷子完整版(9)

8、不偏不倚,中正平和

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译言: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仅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只要所用是为了正道就行。”

启迪:鬼谷子非常崇尚权谋,与儒家崇尚的“仁、义、礼、智、信”不同,他认为圣人的行为准则并不仅仅是忠、信、仁、义,而是中正。所谓中正,就是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

鬼谷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处世智慧鬼谷子完整版(10)

9、赏贵信,罚贵正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译言: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运用刑罚时,贵在公正。赏必信,刑必正,必须让臣民亲身见闻,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干扰呢?

启迪:吴起在担任魏武侯时,想攻下靠近魏境的一个秦国小哨亭,因此需要征集百姓从军。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但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办。

后来有个人来搬,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接着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去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说到罚,在商鞅变法时,太子触犯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对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在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后来,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开始遵从法令。

赏与罚、奖与惩,同样需要中正。奖是正激励,有功不赏,则无人思进取。惩为反激励,有过不罚,则恶人将肆虐。话事人的赏、罚有信、有度,才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鬼谷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处世智慧鬼谷子完整版(11)

10、内省自察,知人先要自知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光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舌之取燔骨。

译言: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

启迪:《孙子·谋攻》中云:“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知己为先,知彼为后,自知才能知人。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知道别人的善恶长短固然是聪明,但要明白自己却需要大智慧。如何才能了解自己呢?这就需要不断的内省自察,就仿佛在心中安上了一面明镜,照出自身的不足与欠缺。

但是现实中,往往眼睛盯着别人不足的人多,敢于自我反省的人少;狂妄自大者多,谦虚谨慎者少。

知道自己不足,扬长避短,才能在不利条件下,扭转颓势,反败为胜。要懂别人,请先读懂自己。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