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说自家地里种植了100多棵柿子树,大约10年的时间,近四五年柿子价格很不好,客商收购价格只有两三角钱1斤,有一年甚至还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看着果实累累的红柿子烂在树上实在于心不忍,他听说稷王山区那边人会制作“泡柿”便去学习,第一年没有经验,只是听人说泡柿要用食盐和明矾放进水中,便自己动手在家里制作,结果不懂食盐和明矾的比例更不懂放进水中的含量,后果很严重,3000多斤柿子便全部烂掉了。
后来自己又多方打听到了“泡柿”的具体制作方法,才知道问题就是出现在食盐和明矾的配置比例上边,因为稷王山区农村人每年都是少量制作,仅供家人食用,所以没有具体的比例数据,其次各地的水质不同,要求的配置比例也不同,后来他就在家里分开试泡,最后得以成功。大体的方法就是每年秋季霜降前后,把柿子从树上采摘下来一定要阴干,然后将它放进容器中,倒入合适比例的食盐和明矾水,一般半个月就能食用了,当然这个时候吃不出春天的口感,就要继续存放,到了春节前后再上市销售,期间还要不停的检查泡柿的情况,发现腐烂太多就要及时处理掉。
胡大爷说稷王山区那边有个叫三路里的农村,有一眼甜水井,山区井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那个井水泡柿子从来不需要放明矾和食盐,当地人一般都是用那边的井水泡制,因为路途太远其次井水这些年是要花钱买的,所以他便采取的是明矾食盐水泡制。每年树上的柿子能泡三四千斤的样子,如果卖鲜柿子,收入就一塌糊涂少得可怜,做成泡柿收入便是10倍多,能有小万元的进账,原本孩子们不让他干这个活了,可是老两口年纪大了,整天坐在家里无所事事,也闷得慌,泡柿子活也不重,冬季和春节一直到春天都能销售,拉到集市也能卖点零花钱,坐在集市上眼又宽,心情也好,一举两得,这个叫老有所乐。
胡大爷今天和老伴用电动三轮车拉了一大桶3小桶的泡柿,大约有300斤左右,早上9点钟到集市上,虽然今年赶集的人不多,他的摊位位置也偏僻,可是泡柿是个稀罕物,但凡只要过来的人便都会买点泡柿,2个小时多的时间已经卖掉了大半,自家地里产的,卖多少算多少,采取的是先尝后买,尝过的人一般都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不需要宣传讲解,销售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