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会议起了作用。直播当天,王勇一边盯着现场,一边盯着手机屏幕。在直播之前,“长沙花鼓戏”发了几条视频试水,但只积累了2000个粉丝。按照常理来说,在这个粉丝量级就开播,为时尚早。
但数据攀升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0万,20万,100万……不光是场下的王勇兴奋,台上的演员看着反馈屏也兴奋。下播前,观看人次的数字是350万,但还在不断上涨,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势头。最多时,有33万人同时在直播间里。除了湖南本地戏迷,还有很多观众来自全国各地。“我看过最好的花鼓戏”、“花鼓戏天花板”……评论里充满了戏迷的热情夸奖,打赏数额超过了1万元。
所有人都沉浸在开门红带来的振奋里。王勇算了算:市花一年线下演出160场,加起来有大概5万名观众。而他们在抖音开播的头三个小时,线上人数已经是以往一年剧场观众的70倍了。直播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
传统戏剧如何“适配”直播间
现在,直播像从前的线下演出一样,成为市花演员们日常需要准备排练的一部分。
有直播的日子,演员们早晨到岗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排练和演出。上午排抖音节目,下午排市花新剧,稍作休整置装,晚上七点半开始直播,往往回到家已经是深夜。虽然累了些,但演员们都很有奔头。让王勇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是,一些原本对直播将信将疑、快要退休的老戏骨们,也跃跃欲试想要登上直播舞台了。
王勇自己也在直播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他会随时盯着观众的反馈和直播间的数据,一旦数据出现下滑,他会立刻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互动的方式不对?还是直播的频率不够?发现问题,就会立刻调整。
王勇对市花直播的要求是:好看、好听、好玩。对于市花的专业演员们来说,做到前两者并不难,但如何做到“好玩”,让直播更有“网感”,就需要费一番心思了。为了适配短视频观众快节奏的习惯,市花对于一些花鼓戏选段中的内容进行了改造,在大家熟悉的内容中加入了新的“梗”,让它更接地气、包袱更密集、更能留住观众。
在直播形式上,头脑灵活的市花也玩出了花样。不仅有大小直播交替、明星演员联动,还做了一些有特色的特别演出。比如,市花曾经做了国家一级演员胡建忠的专场,请了她的老师和徒弟同台,展现花鼓戏的代代传承。
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市花在新的舞台取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但他们想做的还有很多。从前全年的160场演出份额,今年的分配是130场线下、30场线上。而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会颠倒过来,变成一百多场线上、二三十场线下。
而市花也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院团,在排练、演出、票房的循环中打转。市花想要凭借着“长沙花鼓戏”的直播,去获得新收入,突*业局限。抖音网友的好评和线上收入让王勇和同事们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看到了花鼓戏传承更多的可能性”。
明年他们计划自己制作一百条关于长沙文旅的视频,介绍长沙的美食景点和传统文化。除了用直播打赏的收入弥补线下票房之外,王勇还设想着在长沙花鼓戏的直播间带货,卖长沙当地乡村的农产品、非遗传承的手工艺品,将花鼓戏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的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长沙花鼓戏”也在着力培养一些角儿,把年轻演员推到更多人面前。每当直播间开播的时候,评论区不乏演员的粉丝前来打call。但身为主任的王勇,并不担心年轻演员红了之后就“单飞”。
“我们就像一家唱片公司一样,这些演员就是我们签约的歌手,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大家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一个演员开账号自己唱,很容易就会碰到瓶颈期,但我们院团一起利用资源往前冲,就会走得很远。”
作为长辈,王勇也乐意看到年轻演员能够取得好的发展:“文化传承保护,口号喊得太多了。但这些年轻演员能够发展得好,才是最自然的宣传推广。现在青少年能够看到他们过得好,觉得从事传统文化也是很不错的一条出路,我们的传承保护自然就会做得更好。”
编辑 方静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