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头条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说的是临床医生对做CT和磁共振的选择,可里面却有一些错误观点,那不是临床医生的观点!
错误观点之一:“CT有辐射,磁共振0辐射,但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不建议做磁共振”。
医生为患者选择哪种检查方法,是根据需要检查的器官组织特点、检查技术的效能特点决定的。
比如,CT检查的本质是X线,看骨质比较好,就可以用来看骨头。CT检查需要时间少,所以急诊用得多。像脑中风急诊时,会做头颅CT先排除脑出血,以方便后续的治疗。做CT扫描速度快,就可以在血管里注射造影剂,计算好时间做CT扫描,获取动态情况下各个时段血流通过的影像,比如心脏冠状动脉的CT造影。还有,要想判断脏器里的包块像不像恶性肿瘤,也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的方法,看组织里造影剂的浓聚情况,因为恶性肿瘤一般都是血流丰富的。
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在磁场中组织里水分子的变化来检查器官病变的。软组织里含水分多,所以磁共振看软组织就比较好。比如看关节里韧带、半月板的损伤,看脊髓的损伤、压迫、有没有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看胆道胰管的病变(水成像),看盆腔里膀胱、输尿管、子宫、附件等,看心脏的心肌、看脑组织的缺血病灶等,就比CT有优势。
错误观点之二,“心脏、肠道等器官和组织只含有气体,不含有水分,所以并不适用“做磁共振。
且不说磁共振适不适用,单就心脏、肠道“只含有气体、不含有水分”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
肠道有气体大家都知道,要不屁从哪儿来?可心脏有气体就不知是从何说起了。心脏要是有了气体,恐怕就得空气栓塞、泵不出血了。
心脏磁共振,是磁共振检查的一大优势。对于心脏结构、心肌的检查,磁共振目前是金标准。因为磁共振可以看心肌的结构、心肌的组织学改变、心肌的灌注情况以及运动改变,对各种心肌病、心肌炎特别有帮助。
错误观点之三,“身上或者体内安装了金属物品的人也是不建议做磁共振检查的,比如植入了心脏支架、……”。
这又是错了!
身上有金属物不能随便做磁共振是对的。因为磁共振就是个大磁场,有磁性的物品进去,一是会移位,二是会产热,就有可能损伤身体组织。但这不代表所有的金属都不能进。像种了牙、换了关节、或者做了手术钉了螺丝、拉了钛缆、钉了钢板,只要金属没有磁性或者是微弱的磁性,一样可以做磁共振的。
心脏冠脉放了支架是可以做磁共振检查的。早先我们单位有个影像老专家,也是一说心脏放过支架,就不给做磁共振。为此我们专门查过文献。那时候国外的研究就是可以做的。因为冠脉支架主要是不锈钢、或者镍钛合金材质的,没有磁性或者是弱磁性的,在磁共振检查中可能的产热、移位等损伤都很轻微。所以早先是冠脉支架植入3个月后可以做磁共振,现在一般非磁性支架植入2周后、弱磁性支架植入6周后可以考虑做磁共振。有对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早期(2周内)做心脏磁共振的研究,结果也是安全的。具体在支架厂家的说明书里也会有说明的。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