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的吐槽
什么值得买逛了很久,洋酒经常被推荐,也有大量原创文章,慢慢讲解各个产区的风格,细细分析各个年份,还有许多个人的品鉴体验,而中国最重要的特产茶叶却少有人爆料更少有人提及?为什么?这个可能并不是值友或者张大妈崇洋媚外,而是和茶叶本身的工业体系有关。西方的洋酒,特别是威士忌和葡萄酒,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严格的产地控制,成熟的品牌定位,健全的分级制度,还有各种机构、媒体的品鉴评分,让我们买洋酒这样好坏本身“水很深”的商品就如同买一双跑鞋或者耳机等工业品一样,而我国茶叶在这方面却又较长路要走。买茶叶大众普遍的感受是水很深,也很难进行推荐,茶叶真正的采摘时间、采摘地点、制作工艺极其不透明,很难监督,同叫铁观音,网上有9元半斤还包邮的,也有几千上万的,报价差距巨大,等到店家优惠了也不知是真特惠还是以次充好,叫人也无法在什么值得买上推荐,而品茶的门槛相应较高,也让看网购评价来选购变得几乎不可能。
不过近些年来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和当年法国政府推出AOC、VDQS、VDP、VDT等分级制度一样,中国政府下狠心推出的原产地保护机制,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工商部门推出中国地理标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推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比如著名的黄山毛峰、碧螺春、霍山黄芽、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都纳入了保护目录。虽然存在九龙管水多头管理、法定产区无限制扩大(如理论上只有太湖东山、西山的茶才能叫碧螺春,南京紫金山、雨花台的茶才能叫雨花茶,而现在只要是苏州境内都可以打碧螺春的标识,只要是南京的都可以打雨花茶)以及部分花钱买标识和造价行为,总体茶叶产业还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三万昌、谢裕大、天福等百年品牌都开始正本清源,推出天猫的官方旗舰店;蒙顶石花、径山茶、阳羡雪芽等古代名茶极其产地都开始重回古法重创品牌;徽六、汪满田、王光熙、大南坑、方山紫雾等新兴品牌也专注做特色小产区的茶叶而不是模仿黄山毛峰、龙井等名茶。也许再过些年,茶叶的“水”能够越来越浅,我们也可以像购买威士忌一样购买茶叶了。
目录
因为想写的东西较多,准备写个系列文章,慢慢谈谈茶叶。不过由于我对红茶、乌龙茶等发酵都基本不了解,所以文章还是主要偏重于绿茶的介绍,红茶、乌龙茶只说说自己主观的一些品茶感受。
系列文章将主要分为茶叶常识篇、茶叶选购技巧、闲话徽茶、川茶品鉴、细说苏茶、浙茶浅说、绿茶拾遗、宝岛香茗、乱说发酵茶、送礼技巧几个篇章。
茶叶常识
进入正文,首先要说,由于茶叶种类繁多,讲究更多,所以不可能通过一两篇的文章就能速成的,可以说,看文章了解茶叶就和看书学游泳一般,真正要去鉴别茶叶的好坏一定是要长时间的品尝才能达到的。为啥要了解茶叶的常识,因为了解常识可以防止被骗,比如当有人要卖给你明前的太平猴魁的时候你知道他在骗人,或者跑到杭州龙井产地看着当地茶农现场炒制给你所谓最新鲜正宗的龙井时你能摇手走开。
我也谈不上懂茶,只能叫喜欢喝而已,对茶叶的了解也只是达到糊弄不懂的人,不被懂的人糊弄的地步,所以说的也不一定都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分为绿茶(不发酵)、黄茶(无氧状态部分发酵)、白茶(轻微发酵,特别注意,安吉白茶属于绿茶,并非种类中的白茶)、青茶(平时说的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