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千斤高低是怎么规定的,板胡为什么声音太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3 23:14:24

要重视对晋剧男演员的培养牛桂英

板胡千斤高低是怎么规定的,板胡为什么声音太小(1)

回顾近半个世纪来晋剧发展的历 史,从四十年代大量女演员涌入晋剧舞台之后,长期以来晋剧舞台上基本由女演员所控制。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未扭转,甚至还有持续发展之势。我认为,忽视对晋剧男演员的培养,小生、须生、老生等重要行当大都由女演员担任,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女演员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须生大王”丁果仙可以演好《走雪山》、《空城计》,但她却无法演好《上天台》;著名小生郭凤英可以演好《小别母》、《黄鹤楼》,如果让她演《伐子都》,就有困难了。优秀男演员后继乏人,大量女演员占据舞台,我认为这就是阻碍晋剧艺术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邻省的兄弟剧种,如豫剧、秦腔、河北梆子、评剧等,向前迈进了;我们省的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兄弟剧种也前进了。相比之下,晋剧的进展较慢,起色不大。这就需要晋剧界的领导和同志们认真考虑。晋剧女演男之风,虽然是在旧时代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但仍这样畸形发展,将使不少传统表演技艺和功夫戏失传。我们不能眼巴巴看着这一大批宝贵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去。试想,如果我们晋剧表演团体的主要演员仍由女演员控制下去,只满足于演些生旦抒情戏,若干年后,晋剧所固有的幽燕慷慨激昂之风格将会荡然无存。如果我们的地方剧种丧失了她的地方特色,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我深感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对这个问题,万不可看之任之,等闲视之。

在培养晋剧演员方面,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培养女演员较容易、保险,成才率较高。不管她功底怎样,只要有嗓子,能唱几句,总可以登台演出,不至于前功尽弃,相比之下,培养一个好的男演员,却太难了。即便初露锋芒,嗓子一倒,什么都完了。所以,大都不愿在培养男演员上下功夫。这也倒是一个实际问题。男女同声同调问题不解决,男女同台确有困难。而今,晋剧的基调还有拔高的趋势,女演员唱起来也感到吃力,这样,男演员就更被挤得无用武之地了。结果,大多数晋剧团,除净、丑之外,须生、小生、老生的主要阵地,只好都由女演员去控制。晋剧舞台上“女多男少”的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男女同声同调,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

反回来讲,男女同声同调问题是否就是绝对不可逾越的障碍呢?我认为这并非是晋剧特有的问题,而是梆子声腔系统共存的老问题了,在它的前身北杂剧的演出中,早就存在着男女同台、同声同调,这是几百年戏曲发展史上的老问题,绝非今日始。在前辈晋剧名流中,曾经出现过象“盖天红”那样的金嗓子,但“ 说书红”没有嗓子,照样也名冠三晋。正因为戏曲人才难得,所以才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艰辛。如果谁.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出类拔萃,国家还要我们剧团、剧校干什么?所以说,男女同声同调问题,不应当作我们忽视培养男演员的辩白词。梆子声腔的剧种很多,不少剧种在培养男演员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成绩卓著。我们应虚心学习,把培养男演员当作关系到剧种兴衰的一件大事,当作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重要环节,去真正下一番功夫,抓紧抓好。

兄弟剧种中,为解决男女同声同调问题,在音乐包腔(如评剧)和乐器革新(如蒲剧板胡多千斤的创制)等方法,都有不少新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科学地逐步处理晋剧男女同声同调的矛盾,改变晋剧界“重女轻男”的状况,为开创晋剧艺术的新局面,扎扎实实地进行有益的尝试。

(赵尚文整理)

节选1982年中青年优秀演员评比演出会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