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古籍,大家首先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线装书的样子。
大概大家脑海中的古籍就是这个样子
的确,我们常见的古籍就是这个样子。
线装的形式在明嘉靖以后成为书籍的主要装订形式,今天我们所见的大部分明清古籍都是这个样式,但古籍的装帧形式可没那么简单哦,历史上还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就来大致从早到晚捋一下:
(此处讨论的古籍仅指纸质形式,在人类使用纸张之前,绢帛、竹简、贝叶、甲骨等也都是书写的载体,这些有内容的书写物质也可以称之为古籍,但不在此篇讨论之列。)
卷轴装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之前,图书一般是抄写的缣帛(一种丝织品)和纸张上的,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就是卷轴装。
卷轴装装订时先在纸幅左端粘以木棒做轴,自左向右卷束。卷子右端贴上一张较坚固的纸,或是罗、绢、锦等织物的长方形条子,称为“褾”或“包首”或“玉池”。襟头上系一条带子,作捆扎卷轴之用。木轴有时用琉璃、象牙、珊瑚、金玉镶嵌上下两端。“玉轴牙签,绢锦飘带”就是对卷轴装的生动描绘。
在唐代,卷轴装就是图书的主要装帧形式,比如韩愈就有诗云:"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今天的中国长卷书画装裱也常用此种形式。
卷轴材料的不同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图书类型,《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签。"
旋风装(龙鳞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即可翻页阅读。"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
这样装订看起来是长卷,展开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是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根据欧阳修《归田录》的记载,主要盛行在唐代:“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这里提到的叶子就是这种旋风装。
“旋风装”还有一名叫“龙鳞装”。因其打开时形似龙鳞,也称“龙鳞装”。(关于此种说法目前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龙鳞装”是另外一种装帧形式,区别在于“龙鳞装”卷起来像卷轴,“旋风装”合起来像包背装,持有这种观点的可见潘美娣的《古籍修复与装帧》,认为“旋风装”就是“龙鳞装”的是李致忠,可见他的论文《古书“旋风装”考辩》)。
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就是这种旋风装(有学者认为该装帧形式为典型的“龙鳞装”)。
故宫藏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就是典型的“旋风装”(也有人认为这是龙鳞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