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已经过去70多年了,当年战争的痕迹早已消散,但从卫星地图上看,那四根粗大的水管仍然清晰可见,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来。电影里梅生开车冲下来的山坡,当地人已经开始修建公路了,长津湖、水门桥,原本都是很普通的水利设施,如果不是美国的肆意入侵,这样的场景或许早几十年就该出现了。
【从卫星上看水门桥,四根粗大的水管依然清晰,电影里梅生开车冲下的山城已经修上了公路】
水门桥,原来没有名字。在志愿军的地图上,这座桥的名字就叫“浮桥”。不在水面上为什么叫浮桥已经不得而知了,反正美国人也跟着管它叫浮桥。在经历了志愿军和美军的三炸三修后,这座桥的名气大增,美国海军陆战队教材后来给它取名叫“水门上的浮桥”,这就是水门桥这个名字的来历。
有人以为这座桥是朝鲜人修的,其实不是。1950年的朝鲜和中国一样穷,根本无力修建这样大型的水利设施,在战争爆发前平壤还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没有通电,哪有条件修建水坝?这都是日本在侵略朝鲜期间为掠夺朝鲜的资源而修建的。
【日本在长津湖电站发电后的送电系统图】
1926年,日本看中了盖马高原巨大的落差,决定在这里修建水电站发电,并于当年在赴战江上开工修建了第一座水电站——赴战江水电站。项目建设耗时6年,于1932年全部完工。赴战江被截为两段,上游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取名为赴战湖。赴战江电站投入使用后日本并不满足,仅仅过了一年日本又决定在长津江修建一座水电站。
1933年,由久保田工业事务所和日本氮肥株式会社共同出资2000万日元组建的长津江水电株式会社正式成立,同年,长津江蓄水池拦水坝开工建设。电站共设立4座梯级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3.4万千瓦。到1934年,长津江蓄水池建设完成,它和赴战湖融合到了一起,被称为长津湖,长津湖的总蓄水量达到3.8亿立方米。
【图中黄草岭的水槽就是水门桥】
到1938年,4座发电站全部竣工,施工方建设的引水管道全长达到23.6公里,这就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四根粗大的管子。每根水管的直径达到了4米,由芝浦株式会社建造,它能从长津湖的引水口将水流依次引到下碣隅里、古土里、黄草岭、三巨里,最后到达真兴里的第四发电站。
位于黄草岭的水门桥就是第一发电站,当时日本人管这座桥叫黄草岭第一发电站水槽。长津江水电站的投入使用,使得日本在兴南的产业快速发展,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日本利用长津江的电能在兴南修建了3座大型化工厂、16个子公司和关联公司,职工和家属总人数达到18万人,硫酸铵的产能位居世界第三。兴南一跃成为朝鲜最大的化工基地。
【距离水门桥不远的1081高地上,一个连的志愿军全部冻成了冰雕】
1945年日本投降后,氮肥株式会社失去了全部的在朝资产,朝鲜收回了日本人修建的长津江电站以及数量庞大的化工企业。如果不是5年后美国人的野蛮入侵,新兴里、黄草岭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地名,长津湖、水门桥都是最普通不过的水利设施,但这一切都被注定载入史册的长津湖战役改变了。
1950年11月27日,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地区向美第十军发起进攻,一举全歼美军步兵7师31团(北极熊团),让美国海军陆战一师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溃败。由于双方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志愿军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8000余人在严寒中被冻伤,其中近4000人被冻死。但志愿军没有丝毫退缩,到12月24日为止,志愿军没有一天停止向美军发起追击和进攻。建制打散了就各自为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和美军打到底。
【美军坦克正在通过修复的水门桥】
美国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实力,最终逃过了“浮桥”。1955年,美国海国陆战学院将这个战例纳入教材,这座桥被称作“Floating bridge over Watergate”(水门上的浮桥),被志愿军炸了三次的“浮桥”终于有了像样的名字。但从这一刻起,长津湖、水门桥就不再是普通的水利设施和地名,而是中国人的精神丰碑,是美国人的梦魇源头。志愿军的鲜血浸润了这片土地,志愿军的足迹踏遍了这片土地,志愿军的英魂充塞了这片土地,从柳潭里到下d碣隅里,从古土里到真兴里,倒下的志愿军战士和盖马高源融为一体,到今天仍庇护着这片土地,庇护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