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是古“ 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以市区明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得名。原属酒泉县地,1955年发现肃南镜
嘉峪关
铁山铁矿。
1958年成立酒泉钢铁公司,以原城镇为主,划出酒泉县、肃南县部分辖地,设立甘肃省嘉峪关市筹备委员会。
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位置境域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17′,北纬39°47′。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酒泉 玉门市,至新疆 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 祁连山与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黑山,与酒泉市 金塔县相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气候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 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3000.2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水资源
嘉峪关(18)
讨赖河横穿嘉峪关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净储量7.32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4亿立方米,常年允许开采量为1.11亿立方米,实际年开采量仅为0.46亿立方米,还有库容6400万立方米的大草滩水库作为工业用水的调节。截至2010年,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6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余25.2万立方米/日。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
矿产资源
嘉峪关的铁矿、重晶石、石灰石、白云岩、造型粘土5种矿种居甘肃省前三位。截至2012年,嘉峪关市已探 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 芒硝、 造型粘土、 重晶石等为优势矿产。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是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总储量为9800万吨。邻近地区还有储量可观的芒销矿及可供开采的铬、锰、 莹石、冰川石等矿藏。
嘉峪关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该市常住人口为231853人。
嘉峪关
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59566人相比,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72287人,增长了45.30%,年平均增长3.81%,较“五普”的3.67高出0.14个百分点。同时,这一速度远高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在甘肃省常住人口呈现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嘉峪关市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0320户,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51883户,增长了54.81%,已经超过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58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88人减少0.30人,而且远低于甘肃省3.49人和全国3.1人的家庭规模。
嘉峪关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980人,占人口比重为14.66%,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提高了8.29个百分点。换算一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366人上升为14656人,接近甘肃省平均水平7520人的两倍,远高于全国8930人的平均水平。文盲人口为2780人,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2000人,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0%降为1.20%,下降了1.80个百分点,远低于甘肃省8.69%和全国4.08%的平均水平。
嘉峪关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男女 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6.95下降为114.59,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远高于甘肃省104.42和全国105.20的平均水平。嘉峪关市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7.82%,各少数民族占2.18%。
2017年,嘉峪关市常住人口为24.98万人,比2016年增加0.41万人。其中:0—14岁人口为3.92万人,占15.69%;15—64岁人口为18.45万人,占73.86%;65岁及以上人口2.61万人,占10.45%。人口出生率为14.55‰,人口死亡率为4.64‰,自然增长率为9.91‰。城镇人口23.34万人,城镇化率为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