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得不承认,艺术创新薄弱导致的简单雷同、机械复制以及粗制滥造、戏说历史等问题,也是真实存在的。军旅电视剧在高歌猛进、意气风发之中伴随着矛盾与阵痛,成为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抗日神剧”的泛滥使人审美疲劳。有的甚至出现许多违背史实、“群魔乱舞”的剧情和奇葩人设。图为某抗日剧片段“手榴弹炸飞机”。
手榴弹炸飞机、裤裆藏雷、射击时手腕快速抖动就能让子弹“拐弯”、包子咬一口扔出去能爆炸……“神剧”的诸多奇葩剧情让人哭笑不得。这倒还罢了,君不见抗日勇士们个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完好无损,打的鬼子没有半点还手之力。如此这般设定,就不由让人揶揄了:单看国内的抗日剧,哪里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明明是把日军摁在中国打了十四年,不放人家走啊!
无视逻辑、淡化牺牲,一昧丑化侵略者的同时过分夸大抗日角色的力量,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艺术的不用心、对先烈的侮辱。试问,如果侵略者真的如同“神剧”演绎的一般愚昧无知、轻易被骗的团团转,抗日武装真的配备齐全各式各样高精尖武器,甚至有“黑科技”傍身,中国军民何必付出“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巨大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英雄们,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当年面临的也绝非这样一批丑态百出,清一色喊着“八嘎八嘎”的“小日本”,而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
正视历史、敬畏历史,心态放端正了,才能拍出真正有诚意的片子,影片才可能打动观众、被观众所铭记,甚至留下经久不衰的回响。
不谈《亮剑》、《士兵突击》等教科书般的真.神剧,抛开雷点密布的抗日剧,我们把目光放的再远些,瞧,近些年来,以现代军营为背景的军旅题材片也很抢眼:
《我是特种兵》,根据刘猛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而成,2010年第一季甫一播出就吸引了大波观众。迄今为止,《我是特种兵》已经拍摄了四季,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粉丝,颇有热播美剧的势头。这部剧展现了不少中国陆军特种部队的顶级武器装备,因而受到一些军事爱好者的追捧,喜爱军事的观众称该剧“让雄性荷尔蒙飞”。一些80后的观众表示《我是特种兵》让他们看到了一群新偶像,剧中人物不是为了个人生存和个人价值而奋斗的“杜拉拉”,而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和奉献的勇士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