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自行反坦克炮的最终发展型于1943/12定案并于1944/1投产,装备PaK 39 48倍径炮的车型一直生产到11月。装备PaK 42 70倍径炮的车型则自8月起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的3、4月为止。原本打算停止四号坦克的生产,以便能够专注于生产四号自行反坦克炮,但是这计划从未实现。
四号自行反坦克炮保有基本型态的四号坦克底盘,但原有的垂直前部装甲被大角度倾斜的凸出前部装甲所取代。本车的上部结构采用倾斜装甲设计,可以较薄的装甲厚度提供较大的防御效果,同时前部装甲的厚度达到100mm。
本车主武装为7.5cm炮,原设计为装备PaK 42 70倍径炮,但碍于生产数量不足,致使预量产型和先期量产型装备了较旧型的7.5 cm PaK 39 48倍径炮。此炮的炮身较短,且威力也不如PaK 42。后期生产型装备了倍径较大的主炮,导致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前方过重,尤其厚重的前部装甲影响更甚。这大幅降低了本车的机动性与越野性能,为此本车车组员将其戏称为“古德里安之鸭(Guderian Ente)”。
犀牛与四歼在游戏中的数据分析:
No.1
火力输出对比
同样适用88mm口径主炮的两个歼击车对于火力输出方面老编还是倾向于犀牛,原因就是炮弹的穿深。打伤害就是要有足够的穿深才能见效果,而四歼的56倍镜主炮虽然射速较快,但穿深是硬伤...遇到重甲车辆很难发挥作用。(比如:小日本的重坦和VII级或以上重坦IS等,而且作为APCR金币弹在距离衰减上很是让老编头疼!)
No.2
装甲与机动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