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网解除绑定学生账号在哪,智学网学生账号填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5:04:36

学习宝内有大量软色情内容,发布者均为未成年人。

不良内容的出现,与平台是否有内容审核机制有关。测评发现,30家App中,9家无明显的反馈举报机制或在线客服,其中包括小猿搜题、学霸君、智学网、作业精灵、小学宝、家有学霸、三好网、天天练乐乐课堂、青果学院。

《广告法》中规定,禁止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等。测评发现,作业精灵的开屏广告中出现相亲、借贷等广告,如“可借额度50000,每月还款496元”,“撩技,恋爱技巧,脱单法宝”等广告语每次打开应用都可看到。

智学网解除绑定学生账号在哪,智学网学生账号填哪些(13)

作业精灵中出现相亲、借贷广告。

此外,根据裁判文书网判例及工商行政处罚决定,多款App曾因著作权问题产生纠纷。测评发现,提供网络出版物的平台共有10家,均未公示《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其中,学霸君、互动文库、作业精灵这4款App,主打扫码搜答案、搜书名出答案等功能,通过用户或平台上传出版物答案。以学霸君为例,该App首页发现栏目内,可进行书名搜索和扫码搜索,书籍均为扫描版本且清晰整齐,每本的收藏人数均过万。这些书籍均为有版权的线下出版物,学霸君客服表示,它们均来自平台上传,用户无法在该平台自行上传书籍。有律师认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平台大规模擅自上传版权出版物内容,属于侵权。

智学网解除绑定学生账号在哪,智学网学生账号填哪些(14)

学霸君内有大量平台上传的教辅书籍答案。

保护:家长监控模式仅有一半,护眼功能不足两成

2018年11月7日,对于有媒体曝光的“好分数”“七天网络”等与学校合作的APP向学生家长推销查分排名有偿服务一事,安徽省亳州市教育局回应称,已约谈上述软件运营商,责令其立即关闭有偿查分排名系统。测评中发现,采取与学校签订协议后,教师网上阅卷,平台为学生提供查分数、看排名,分析学情报告等功能的有智学网、好分数和七天网络3家。测评期间,七天网络客服表示,平台不提供具体排名,但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成绩的位置,可以购买“学情诊断”诊断孩子的最新成绩情况。根据平台公示的价格,一年学情套餐需花费1000学币,即100人民币。安徽一名学生用户表示,七天网络的学生账号是由学校自行注册的,现在仍可在软件上查看“年级排名在百分之多少”。以智学网为例,用合作校方的学生账号登录后,点击成绩报告可以查看到排名的等级。成绩报告页面显示,该学生所在班级人数及分数差距分析,如“距离B等级还差8.0分”。客服回应称,知学宝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等级划分标准,将成绩由高到低划分为ABCDE5个等级,其中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家长的及时监管和有效沟通或可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但测评发现,30家App中提供家长监控模式的仅有半数。在提供家长监控模式的App中,有的是为了在使用网课功能时,家长可及时监测孩子的学习情况。如在VIPKID 中,给家长提供了2处可了解孩子上课情况的入口,分别为课表按钮和学习陪伴按钮。有的需通过下载另一个App来实现,如一起小学学生的家长端为“家长通”,下载后可查看孩子学情,还可给孩子发放奖励。作业盒子的家长App内,对于已加入班级的孩子,家长可在家长版App上绑定孩子的账号,接收学校通知,包括老师消息、学校公告、作业通知等,还可查看孩子学习情况,比如作业进度、学习记录及老师对孩子在校的评价。家长不在时,如何防止孩子退出教室玩别的应用?掌门1对1介绍,在苹果设备中可设置系统自带功能——引导式访问,可实现锁定应用的效果。引导式访问模式下,只可在指定应用中操作,不可退出,不可关闭屏幕,也会屏蔽其他消息打扰。两款主要功能为提供作业答案查询的快对作业、互动文库均提供家长控制。在快对作业的“查看解析”功能,家长可设置密码开启家长模式,开启后,当点开某本习题查看解析时,会弹出输入家长口令进行验证的窗口,必须输入家长密码,才能获得解析。互动文库的操作也基本类似。

智学网解除绑定学生账号在哪,智学网学生账号填哪些(15)

互动文库(左)、快对作业(右)均可设置家长口令。

2018年12月7日出台的《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学生探究式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天30分钟内。

而在此次测评的30款App中,仅有作业盒子、一起作业、互动文库和纳米盒、作业帮这5款提供护眼模式。

测评建议

在线教育类网站及App在资质报备、公示等环节透明度不高。

我们建议,在准入阶段,在线教育类网站的开发和推广就应设置门槛,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软件,开发者应当具有教育背景和资质,才能进入市场。在运营阶段,在线教育平台及时根据主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证照办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新增的业务板块如需资质许可,也应及时报批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在监管层面,建议主管部门出台针对在线教育的资质认证,建设全国统一的线上培训机构管理服务系统,及时更新信息,面向社会定时公布在线教育机构白名单、黑名单,以便用户在平台上自行查询,选择合规机构。

测评结果显示,10余家不提供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条款或相关风险提示,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条款的App内,对于未成年人需提供哪些信息,提供个人信息的后果等都较为简单,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

在线教育类App可以获知未成年人用户的真实姓名、班级、学校等敏感个人信息,在获取相关信息以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履行风险告知义务,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30家App内,仅有1家进行教师资质公示,6家含在职教师授课,用户在购买课程前,主动提供合同,或在购买前提供在线或纸质版协议的也寥寥无几。

师资、教学内容、课程条款均是决定在线教育平台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在线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设置督学等环节对师资、教学内容等进行抽查。在师资环节,在网站显著位置公示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外籍教师还需公示国籍和对应的教师资质证明。在购买课程前,应公示课程合同或在线协议,并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5款App在测评中被发现含游戏或诱导付费游戏,2款App社区内出现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大尺度、软色情内容,1款App内现相亲、借贷广告。未成年人辨别信息的能力较低,学习类App在内容审核上理应更加严格审慎。我们建议,应设置专门的内容审核团队,和明确的审核条款、惩罚机制等,对平台上的广告也应甄别类型。

30款App中,8家采取了与学校、老师合作的模式。测评中发现,仍有App变相提供成绩排名。我们认为,应保护学生隐私,取消此项功能。

测评结果显示,许多在线教育App所在公司都曾经历版权纠纷。在知识产权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的当下,作为主体用户是未成年人的在线教育类平台,更应提高版权意识,加强版权审核,提供明显易得的版权投诉渠道。

我们建议,将已有版权的作品提供明显标识,以供用户区分,同时也避免权利人之间的版权纠纷。平台应提供独立、完善的版权声明,以便用户在使用平台时,如发现侵权作品,可及时向平台或其主管部门反馈,第一时间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测评结果,仅有一半的App开发了家长模式,不足两成的App有护眼功能。

我们建议,在注册阶段,在线教育平台需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可通过电话、已签名的父母同意书、要求填写家长或监护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并发送邮件通知家长征得其同意等方式告知家长。在使用阶段,设立内容黑白名单、限制软件使用时长,加大对护眼、防沉迷等信息的宣传等。

在线教育类平台作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日常使用工具,我们希望平台加强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特殊产品设计以陪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出品,作者南都记者张雅婷、见习记者詹晨枫,编辑张亚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