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的句子简短,夸奖老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大的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5:17:45

形容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的句子简短,夸奖老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大的话(1)

学生时代结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此开始了接近30年的教师生涯。

对教育教学,也算是有点发言权了。所以,今天想就“教师批改学生作业”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恕我记忆力不行。现在如果闭上眼睛使劲想,自己上学那些年,唯一能够回想起来的老师批改作业,只有两件事:

一是写完大仿(毛笔字)后,老师用红笔在写得好的字下面画的那几个圆圈(这可能就是古代“圈阅”的传承吧)。

二是作文发下来后,老师在那些写得好的句子或者词语下面用红笔标注的波浪线(波浪线表示认可与表扬)。

其余的,就都想不起来了。数学、物理等学科,肯定因为做错了被老师不断纠正,可是却印象全无。

批改作业,是作为老师的天职。和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等环节一样,是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可厚非。

可是,现在要求教师对作业必须全批全改,真有这个必要、在现实中真能操作吗?

比如,一名语文、数学老师,基本上都是教两个班。昨天晚上布置了一部分家庭作业,而今天早上第一、二节课就有课。那么,按要求,他应该先批改完作业再讲评,可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因为时间上不允许。

无论是单元检测、正规作业(需要按时上交以备学校和上级检查)还是随堂作业,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

如果非要求他全批全改,怎么办?

形容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的句子简短,夸奖老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大的话(2)

第一次怀疑“全批全改”的必要性,是十几年前听魏书生老师报告的时候。

作为教育界的名人,当时,他每年要到全国各地做报告达上百场。他自己也提到,自己还带着两个班的语文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全批全改,绝无可能。而据魏老师讲,虽然有时候连课都不能给学生上,但他带的两个班语文成绩都非常好。

尽管有人也质疑这样的结果。但除去名人效应外,魏老师科学和民主的教学思想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他的”六步教学法”是这样的: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注意,这六步中,有三步,是强调“自己”完成的:自学,自测,自结。

显然,魏老师的教学中,没有对作业“全批全改”这一行动。

形容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的句子简短,夸奖老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大的话(3)

有人可能会反驳:魏书生老师是教育大家,当然有这个特权,普通老师不能跟他比。

那就再讨论一下,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价值和效果究竟在哪儿?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不少地方或者教师在进行关于“零作业批改”的尝试与研究。比如2007年的《中国教育学刊》上就发表过熊川武老师的论文《论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具体做法就是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上。

通过实践,作者证明:实施“零作业批改”,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可促进教师“质性”敬业,能丰富中学教育的人文和科学价值。

当然,教师不是简单的放手,要有科学的指导措施,比如对学生进行简短培训,在课堂上互批作业;,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教师抽查作业并做问题记录,师生对学习问题实行双重跟踪,等等。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在不能实现即时或者及时批改的情况下,时过境迁之后,学生拿到老师的批改,已经记不清自己当时做题的思路了。教师也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改、评,这种缺乏互动交流的批改,效果并不理想。

最大的问题就是: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培养了学生懒惰的习惯和对学习的不负责任。

看一看当前学生的状态,以及要求全批全改之后,教学质量是提升了,还是下滑了,就清楚了。

特级教师林华民认为:教师替代学生批改练习,是中国教师过分自信的典型表现。

其实,现实情况倒不是教师过分自信,而是当前的一种行政要求。而且,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师德”的高度,谁不认真批改作业,谁的师德就有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不配当一名老师。

在这种背景下,不是“自信”,而是“不敢”不去全批全改。

林华民老师用“替代”来说明教师的“批改”,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按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儿。完成作业后,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先“自查”,“自改”,——当然,鉴于学生的年龄和自觉性问题,教师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实在不会了,再向同学和老师求助。而绝对不能是自己完成作业了,也不管对错,就把作业完全交给老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学生学习状态的下滑,对学习成绩越来越不重视,与老师的“替代”有极大的关系。

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比学生更着急。

形容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的句子简短,夸奖老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大的话(4)

教育学生,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教育管理,也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遵循规律。

有些地方“一刀切”式地要求教师对作业全批全改,初衷可能是担心有的老师不敬业,不认真从事教学工作。这样的老师可能有,但数量不会太多。

为了堵住这个所谓的漏洞,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所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其实是简单化地看待教育教学工作的表现,把教师的创造力也扼*了。

实事求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每个地区、学校和老师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到教学的细节上,千差万别。教育管理应该多一些灵活性,让老师有更宽广的空间。

假如有的老师教学成绩非常优秀,又深受学生和家长喜欢,那对于他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全批全改”,是否按规定的模式写教案,是不是可以不必限制得太死呢?

以上问题,只是个人浅见,欢迎讨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