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是秋季,按照常理来说,本应该是收获的季节,鱼类都在积极觅食,储存脂肪,增加体重,以安全地度过寒冷的冬季,我们只要能正常作钓基本上都能钓到鱼。秋季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一天当中温差也大。正是由于温度的变化,所以秋季起风的天气也比较多,有时候阴天也是有风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白天气温高的时候作钓,此时水温升高,鱼的活性还是有的,觅食就饵也都比较轻松。但往往出钓就是空军,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在不断变化的天气里没有抓住影响鱼口的主导因素,才导致了钓无所获。
秋季守大鱼
主导因素之一:气温分析:虽说秋季天气变化多端,但是多数天气还是以晴天为主,此时秋高气爽,大气压强高,水体溶氧量高,鱼的活性就好。但是由于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整体气温在不断下降的,尤其是在下完一场雨之后。而且早晚温差大,鱼不是太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所以此时的主导因素就是气温了,气温决定了鱼是否开口。鱼是恒温性动物,所以在水里是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水温层,如果水温不适宜,它就没什么活性,动不了还谈什么进食。
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在这种晴天作钓时,可以考虑寻找适合的水温层,早晚作钓的话可以选择深一点的地方,这里温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变化不大。等到中午或者下午的时候,气温早已升高,带动水温的上升,可以选相对浅一点的地方,最好是在有天然食物的钓点,这样中鱼几率就大增。比如下午的时候,感知一下水温,觉得可以的话,在水草处作钓是不错的选择,本身这里就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再加上环境安全,水草处升温也比较快。
晴天钓鱼
主导因素之二:水位笔者一般出钓的地方都是野塘,水源基本上全靠自然降水,所以我的见闻就比较多了,就拿国庆节的时候来说,去一处半自留地,里面鲫鱼鲤鱼都有,大板鲫也有,大物也有,本来经历了一个夏季,人工灌溉放水外加自然蒸发,水位已经达到了很低的程度。当时作钓的时候估计只有七八十公分深,台钓都不好钓,所以那次就用海竿加串钩的方法钓的,鱼获相对来说还行,这样的低水位能钓到鱼就算不错了。但是上个星期去的时候,水位又下降了20公分,只有半米左右,再次用海竿作钓已没有什么效果了,里面的大物游动都能看到,估计再不下雨,可以摸鱼了。
退水后的野塘
分析:春去秋来,一年又是一年,此时正值深秋季节,往年风调雨顺的时候,可是钓鱼的好时节,怎奈今年一整年都比较干旱,降雨量没有用水量多,加上艳阳高照的天,秋季干燥,自然蒸发量就相对来说比较的大。就算瞅着天气温度稳定,天晴的时候出钓,怎奈水位太低,一次次的出钓,一次次的空军,眼看作钓水域的水在渐渐退去,心里那个着急啊。再不出鱼就要过冬了,就要等到来年了,这恐怕是大多数受干旱影响的钓友的共同心声吧。
解决方法:俗话说如鱼得水,意思就是鱼只要有水就欢腾,作钓自然不在话下。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尴尬,鱼类生存的基本水要素都不能保证,钓鱼何谈?所以没别的办法,尤其是持续不稳定的退水,只能等待天雨降临,或者寻得一处更广阔的水域。比如江河湖泊,水库都行,但要注意钓深水区或者深浅结合处,虽然退水鱼类会潜意识往深水游去,但它也要进食,食物的主要来源还是在浅水区,它不是在晚上靠岸觅食就是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出现。
退水钓鱼
主导因素之三:风分析:风是由于温度差异所导致的,温度低气压就高,温度高气压就低,深秋早晚正常温度就低,气压高,到了中午或者下午,气温很高,气压就相对降低,但肯定比夏季气压高。这一天之内变化太大,气压不稳定,气压的变化导致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所以在这个时节,一般晴天下午的时候都会多多少少刮点风。当然阴天的时候刮的风肯定受冷空气的影响,那时风就占据绝对的主导因素。
起风钓鱼
解决方法:在夏季,我们会认为起风对作钓是有利的,因为风能将水卷起波浪,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频率,就会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溶氧量一增加鱼的活性就高,鱼口就好。所以夏季选择下风向作钓是第一选择。但深秋季节有所不同,虽然风能增加水体溶氧量,但是由于水体本身温度就不高,风也能使水温降低,但此时的鱼类是寻找温度高的水层,所以起风的深秋对钓鱼没什么好处。至少鱼不会呆在下风向,即使风能带来草籽,有机碎屑等食物来源,但鱼类也没那个体力去积极觅食,所以此时应该钓无风处,向阳处深水处。
最后总结深秋钓鱼还是由天气来主导的,大环境所致,钓深还是钓浅,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来确定影响鱼口的主要因素,当然一般情况下还是由气温决定的,气温不仅影响鱼类生活习性,还影响它的生存环境,比如大面积的退水就是由气温间接的影响到的。所以抓住主导因素,能钓还是不能钓,钓深还是钓浅,就要看我们能否找到鱼,还有主导因素下的鱼是否开口了。
大鲫大鲤
我是大别山小农人,欢迎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