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年满17岁的溥仪迎来了他人生中纠葛最深的两个女人,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原本溥仪中意的皇后的人选是文绣,但以端康太妃为首的四位太妃认为文绣不但家世非常贫寒,甚至连容貌也不够出众,根本没有资格成为溥仪的皇后。因此他们劝说溥仪选择家势更为显赫的婉容为后,经过多方权衡后,溥仪接受了四位太妃的建议。成婚初期,溥仪对待两人的态度还算公平,因此三人也算相处和谐。
但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24年,这一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1925年溥仪移居天津,离开了宫墙之后,文绣和婉容都接受到了更多新思想和新事物的熏陶。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婉容开始主张一夫一妻,文绣也开始极力争取自己应得的名分和待遇,就这样,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而无论是从见识和成长经历上来说,婉容都更胜一筹,因此在两人的这场争宠之中,溥仪显然更偏向婉容。
但文绣显然不能认同这种做法,在她看来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朝廷早已不复存在,妻妾之间的地位也不应该像从前一样被严苛的等级制度所限制。因此她要求能够和婉容享有同等的会客,出行等各方面的权利。清王朝虽然覆灭了,但溥仪心中依旧有一个皇帝梦,文绣的种种要求,在他看来无异于挑衅自己的帝王权威。因此他多次下旨斥责文绣,一次次的申斥让文绣心灰意冷。
并且两个人之间还有一个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文绣认为日本人狼子野心,与之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可溥仪一心想要恢复满清王朝曾经的荣光,根本听不进去文绣的建议,因此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文绣,显然不是一个甘于认命的女子。最终她决定运用民国的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拿出自己的积蓄聘请律师向天津地方法院提起与溥仪离婚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