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Cinnamomu cassia L.)唐太宗《辽城望月》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亦称玉桂、牡桂、菌桂等,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树皮剥去干燥后成为桂皮,系重要的药材和名贵香料。叶、枝和树皮磨碎后均可蒸制桂油,香气香味极为馥郁。
桂皮油有强大*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刚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真菌作用。
肉桂油中的肉桂醛等成分还能够消灭病毒;肉桂油还具有驱虫、防霉和*菌作用。
传奇的肉桂
● 肉桂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与丁香、胡椒并列为世界古老三大香料之一。
● 西元前的香料贸易中,350g的肉桂比5kg的银子还值钱。肉桂如一种特殊的货币,具备交易、继承的功能,象征着地位与身份。
● 在斯里兰卡,肉桂剥皮工仍然是一门专门属于Salagama种姓,并代代相传的专业工作。
● 可口可乐的原始配方特色就是加入了肉桂和香草精油,以及甜橙、莱姆、柠檬、肉豆蔻。肉桂中所含的“肉桂醛”成分能使人感觉愉快。
肉桂原产于印度南部海岸的马拉巴尔和锡兰岛(斯里兰卡)。肉桂在这一带自古以来就被用作药材和香料。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肉桂桂皮就传到了埃及。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由古阿拉伯的萨比人传入阿拉伯半岛南部,后又传入希腊和罗马。罗马时代著名的考玛锦油膏(护肤脂,Commagenum),便产于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考玛锦(Commagene),系用鹅脂、桂皮油和甘松油提香后制成。
在古代和中世纪早期,国际市场和亚欧商路上的贸易是以马拉巴尔出产的肉桂为主力和大宗;随着马拉巴尔的肉桂被逐渐采少、萎缩后,12~13世纪以降,变为以锡兰出产的肉桂为主力和大宗。千百年来,印尼的马来人用木筏把肉桂从摩鹿加群岛经“肉桂之路”海运到东非,阿拉伯人走陆路又把肉桂运到亚历山大港城,威尼斯人接着又用船把肉桂跨地中海贩到欧洲。当达·伽马于1498年到达印度时,才第一次见到生长着的肉桂树。葡萄牙人接着于1505年占领了锡兰岛,独占了肉桂主产地。一个半世纪后,荷兰人驱逐葡萄牙人并开始实行肉桂的专卖制度,并人工种植肉桂树。176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布朗爵士(Lord Brown)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坎纳诺尔地区创办肉桂种植园,后来发展成亚洲最大的肉桂林场。英国人于1795年占领锡兰岛,从荷兰人手中夺走了肉桂的专卖权。
药材 肉桂
在中国,肉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药材和香料。《本经》记载,肉桂主上气咳逆,有温肾壮阳、祛痰镇咳、温经散寒的功效。
入药因部位不同,药材名称不同,树皮称肉桂,枝条横切后称桂枝,嫩枝称桂尖,叶柄称桂芋,果托称桂盅,果实称桂子,初结的果称桂花或桂芽。
肉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历来就是中医药学家用来治疗疾病的药引子之一。相传,在春秋时期,西施就曾服用肉桂治好咽喉症。
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阳虚,男子性功能差、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
古代的桂皮均靠进口。元代《马可·波罗游记》提到:印度马拉巴(尔)“国出产大量的胡椒、姜、肉桂皮和印度坚果……来自蛮子省(指中国南方)的船载着铜作为压船的重物。此外,还装运金线织成的锦缎、丝、薄绸、金银块和马拉巴(尔)所不产的许多种药材,他们用这些货物换取此处的商品”。可能至迟于元明时期,肉桂引种移植到中国。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肉桂的方方面面有详细的梳理辨析。“北方重此,每食辄须(需)之。盖《礼》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木部卷三四《桂》)。“今岭表(南)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蛮洞中,人间园圃亦有种者。”“今人所栽岩桂,亦是菌桂之类而稍异。”
【循草木清香,行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