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塔叠法教程,金纸叠莲花塔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8:41:59

莲花塔、琶洲塔和赤岗塔被称为“羊城三塔”,是珠江内河航道上过往船舶的重要船标。莲花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琶洲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赤岗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这三个塔被称为广州的 “三支桅杆”,成为明清两代广州河道上重要的航标灯塔。

当年发挥着海上航标作用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这是巴金在《灯》里的一句话。

莲花塔叠法教程,金纸叠莲花塔(1)

当年的“羊城三塔”就充当着“灯塔”的作用。“看到一个灯塔就知道船离岸不远了,看到第二个灯塔就知道离岸更近了,当看到第三个灯塔时就知道可以上岸了。”广东省社科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博士告诉记者,其实,最初这三个塔是当地老百姓用来敬海神的,后来随着往来船舶增多,这三个塔就发挥了航标的作用。

关于三塔的传说——三塔转龙脉



莲花塔叠法教程,金纸叠莲花塔(2)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京官来到广州,见这里风水绝佳,于是高价请来一位风水师,想把龙脉移走。风水先生说:“广州地层薄,好像船底一样,只要选好穴位建三座塔,给船装上了桅杆,然后再筑坛作法,借来东风,就可以使这只船开往北方。”京官自然乐意,于是风水先生在赤岗、琶洲及莲花山建了三座塔。人们得知了风水先生和京官的阴谋,就在每座塔的旁挖了一口井,等于在船底开洞,再在井口放下一条铁链,好比下锚。破法之后,宝塔牢牢压住广州地气,傲然屹立在珠江畔。

莲花塔——省会华表

莲花塔坐落在番禺莲花山上。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塔,原名"文禺塔"。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 由于它是从水路进入广州见到的第一座塔,又有“省会华表”之称,

莲花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外观9级,内连暗层共11层,层层铺设木楼板。粉墙红柱,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总高约50米。各级以砖牙挑出瓦檐,平座,八面设门、窗或龛。平座狭窄,不便行走,另在塔壁内砌砖级,盘旋而上顶层。1981年,莲花塔由港澳名人捐资重修。

莲花塔叠法教程,金纸叠莲花塔(3)

传说,莲花山塔建成之后,皇帝曾封下“准烂不准倒”的圣旨,时至现在,宝塔虽经历了几百年沧桑,仍傲然屹立在狮子洋畔。四十几年前,日寇侵华,一支舰队驶入虎门海面,见塔下有城墙,便疑此塔是瞭望塔,即用炮来轰,将二、三、四、七层东南面的塔身轰烂,但却始终未能把莲花塔击倒。

一九八一年,何贤、何添兄弟俩人捐资重修莲花塔,使这座被誉为“省会华表”的莲花塔,重新焕发出英姿。人们登上莲花塔远眺,那烟波浩渺的狮子洋,雄伟壮观的大、小二虎山,繁忙的黄埔港及万顷田畴,皆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好一派秀丽的南粤风光,确令游人大开眼界,游兴倍增。

琶洲塔——琶州砥柱

琶洲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今新港东路),靠近珠江边,琶洲塔为八角形楼阁式,青砖砌筑,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首层直径12.7米,边长4.95米,壁厚3.97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西门原有砖砌梯级上二层(暗层)塔心室。梯级穿壁绕平座式,从第二层起,各层四面开门如十字巷纵横贯通,相邻两层相对错开辟门;其他各面无门而设龛为假门。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有“琶州砥柱”的美誉。

莲花塔叠法教程,金纸叠莲花塔(4)

传说当年珠江琶洲的水面常有金色的海鳌出现,每当这些海鳌出现,附近便光亮一片!因为出现这些异象,故此琶洲上的塔便又被称为海鳌塔了!可能也有保佑学子高中的“独占鳌头”之意;又因建塔的山岗为两山相连如琵琶,故称为琶洲塔。

海鳌塔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用了三年时间,在万历二十七年全部落成。这座塔呈八角形,在每一面墙的基座分别刻上八卦符号;并有石雕的托塔力士作为承托塔基的象征。琶洲附近的地貌已几乎完全改观,但海鳌塔仍然高耸入云!随着新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在附近落成启用,相信琶洲这地方将会越来越兴旺热闹!

赤岗塔——珠江束海口

赤岗塔位于广州大桥东南面的新市头,是广州市现存的古塔之一。地处赤岗,故名。兴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是继琶洲塔、莲花塔之后修建的第三座“风水宝塔”。传说广州河南一带有恶龙作怪,并认为广州东面山水尽头之 处,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有人提议在赤岗和琶洲、莲花一起筑塔,构成“锁二江” “束海口”的“珠江三塔”,以聚“扶舆之气”,从而凝固广州城的好“风水。因此塔雄伟高耸,与东邻琶洲塔相呼应,成为珠江经广州出海口的风水双塔。

莲花塔叠法教程,金纸叠莲花塔(5)

赤岗塔所处之地多为红色砂岩,故称赤岗。海拔20至30米,四周原处珠江河水中,后被淤填为农田和鱼塘,明、清时已形成村落。该塔与佛教舍利塔造形相似,为八角形楼阁式青砖塔。塔高50多米,外观为9层,塔内为17层。塔底直径为12.5米,高约50余米。首层辟有3个门,每个门口均砌以石阶。进首层塔心室,内存“神前拜台”花岗石板一块,北门塔壁曾被拆去大片青砖,民国时期用红砖修复,并于修复处嵌0.36x0.27米花岗石碑一块,上刻番禺县政府禁盗塔砖告示。西门有梯级上2层 (暗层)塔心室。梯级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至顶层,现木楼板已圮,不可登。塔每级设神龛。塔基用红砂岩砌成,表层为灰色斑岩,东边在后来修复时以花岗石补铺。3面开门处有石阶至基面。和塔体一样,塔基也成八角形,每边长5.5米,高1米,各边有“外国人形象的托塔力士”石刻造像,神态生动,为不可多得的明代石刻佳作。塔表刷以白灰,每层八角均竖有一红色依柱,柱头有额坊,叠以牙砖。二层以上每层都逸出腰檐,檐上以砖牙挑出平台,登临者可从塔内走出,于平台上向外眺望。塔体上端为一个八角攒尖塔顶。附近旧有塔刹,今不存。

如今,这“三塔”完成了“航标灯塔”的历史使命。位于广州海珠区的赤岗塔静静地伫立在公园一角,与相距几百米远的“广州塔”深情相望,诉说着城市的大变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