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的风味小吃有很多,高靿煎饼、小食、甜饭、打花帽……许多小吃外地人听都没听过,【姿势】将分两期,介绍阳城小吃。吃货们,福利来啦!!
酸菜、米羹饭和“小不摊”
秋末冬初,是阳城人做酸菜的季节。将白萝卜缨洗净,在开水中焯熟。然后将焯熟的萝卜缨架起来,淋去水分。待萝卜缨四分干时切碎,拌入白萝卜丝,将其捏成团,放入洗净的缸中,压实。再在上面压一块干净的石头,用塑料布或缸盖将缸密封。一个月后就可以吃了。
酸菜可以素炒,也可以炖肉,还可以做饺子馅。在冷水中放入豆子(豆子可先泡一天,这样煮起来不费火),煮开后,加入小米、圪糁。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快熟时,加入一些酸菜。熟后放盐,还可以依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调味品,就成了“米羹饭”。
阳城有句老话“草堆驴驹饭堆娃”,意思是小驴驹要吃草才能长大,孩子吃饭才能长好身体。大人认为只喝一些米羹饭孩子吃不饱,所以还要做一些“小不摊”当干粮。
在冷水中撒入适量面粉,用筷子搅动,使面粉均匀化开。加入一颗鸡蛋,再放少许盐、花椒粉、韭菜碎、胡萝卜丝,继续搅拌,“不摊糊”就做成了。“不摊糊”不能太稠(面饼太厚),也不能太稀(面饼不成型)。将平底煎锅置于火上,用油刷子将锅底均匀刷油,舀一勺“不摊糊”,将面糊均匀倒入煎锅中,在锅底形成薄薄的一层,小火焙烤。一面成型后,用铲子翻饼,烤另一面。很快“小不摊”就做好了。米羹饭就着“小不摊”,美味佳肴啊!
“辗转儿”和“圪糁系列”
端午前后,麦收时节,将一把成熟的麦子放在石磨(较为粗糙的平面也可以)上,左手握住麦秸,右手用力搓麦穗,麦粒便从外面的皮中脱落下来。将麦粒洗净,放入沸水中煮至七分熟。将麦粒捞出,晾至三分干(麦粒外面没有水即可),这时的麦粒叫“小干麦”。将“小干麦”放入手工石磨中,边磨边加入“小干麦”,这时就可以在石磨底部看到“辗转儿”相继出世了。一个一个的辗转儿约有半寸长,像一条条小鱼,煞是可爱。旧时,人们拔回“灰灰菜”洗干净、切碎,和“辗转儿”拌在一起,加入盐、芝麻、醋,也可加入蒜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还可以拌入其他菜,调入味精、香油,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圪糁系列”有三种:“秃玉米”、“老圪糁”和“小圪糁”。原料:成熟的玉米(玉米颗粒已经变硬)。“秃玉米”是将玉米在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捞出淋去水,放入臼中。用杵捣,直至玉米粒脱皮。“老圪糁”是将玉米过一下水,然后放入手工石磨中磨,将玉米粒磨碎即可。将“老圪糁”继续磨,磨至小米粒大小,就成了“小圪糁”。“圪糁系列”的做法大致相同,放入沸水中煮熟,然后加入面条、菜,也可加入鸡蛋。熟后放入调料即可。熬小米稀饭时加入“小圪糁”,又是一种味道。
“油圪朵”和“圪链钻蛹”
“油圪朵”的具体做法如下: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一边撒入面粉,一边搅拌,一直搅到面可以用筷子挑起来为止。盖上盖醒四个小时,以保证面中没有干面疙瘩,最好醒到面上有了小气泡,这样炸出来的“油圪朵”虚,口感好。
面醒好后,加入适量盐、一颗鸡蛋,再搅拌,要和刚才搅拌的方向一致,这样才能使面筋道。用两根筷子把面挑起,迅速转动筷子,将筷子前端的面滑入锅中,炸制微黄即可。
再说说“圪链钻蛹”,秋天将成熟的硬柿子(软的不行)削掉皮,皮干后就成了“柿皮”。将削掉皮的柿子晒一晒,捏成饼状,就成了“柿饼”;将成熟的硬柿子随意削皮,不要把皮全部削掉,晒干后就成了“圪链”。不论是“柿饼”还是“圪链”,干后应放入较为密闭的容器中捂一段时间,表面便会长出白色的“霜”,会很甜。
将半个“柿饼”或“圪链”放入炸“油圪朵”醒好的面中,充分搅拌,让面糊将“柿饼”或“圪链”完全包裹,放入油中炸成微黄即可。
因为“圪链”或“柿饼”是甜的,所以“圪链钻蛹”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再附阳城方言一则,供大家茶余饭后娱乐:“夜嘎黑来,你磕得跟甚样,你夯赶紧舀了一碗米汤,不也不也得,你夯赶紧黑了一口,烧得你不了笨条。”
这则方言的意思:昨天晚上,你很渴,就赶快舀了一碗米汤。太满了,快溢出来了,你赶快喝了一口,烫得你不得了。
小山征集老照片
在公众号回复“追忆”
查看详细内容哦!
山西文博会节目单
【周一】
【拾遗】:寻找遗失在油盐酱醋茶里的三晋传统文化
【游晋】:游览山西大山名川,体悟三晋人文情怀
【周三】
【姿势】:奇葩知识、三晋民俗,更加了解山西的人文典故
【非遗】:皮影糖人和剪纸,敲锣打鼓与传说,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全方位展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五】
【老字号】:一同寻找太原府的老字号,重拾曾经的那份老记忆
【晋味道】:正宗晋风味,口口品美食,山西特色小吃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