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要重新崛起了吗,温州2030填海计划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9:20:34

温州要重新崛起了吗,温州2030填海计划(9)




据统计数据显示,贵州在2015年摆脱了人均GDP垫底的位置,2019年全省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上升至第25位。

从省内兄弟城市的相互比较看,一个城市会由于产业政策的偶然失误而沉沦,也会随着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而重生。


改革开放初期,义乌和温州的专业市场曾经一度同时是全国市场的标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温州大批企业纷纷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自建营销网络,逐步脱离批发市场渠道,再加上产品过于单一和缺少统一规划,妙果寺服装市场、桥头纽扣市场等曾经声明显赫的专业市场逐步消亡,也宣告了温州专业市场鼎盛时代的终结。

与之相反,义乌则提出在义西南和义东北各开发建设100平方公里的产业带,又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这种供给集聚又带来了新的需求集聚,义乌从最早的“马路市场”起步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国际小商品集散地。

温州去哪里


应当看到,近几年,温州在企业家红利、人口红利、开放红利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已取得一定的突破。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出现了收缩迹象,需进一步突破发展障碍。

温州要重新崛起了吗,温州2030填海计划(10)


通过梳理总结美国纽约、贵州贵阳、浙江义乌等城市崛起的典型特征,我们认为温州亟需优化本身经济行为,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前列。

是把握改革方向变化,以国际视野、标杆意识抓创新,抢占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当前浙江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着力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运用,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加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程度,深化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

在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下,温州既要总结以往改革经验,蓄力前行,又要在自身基础上复制推广其他地区先行做法,创新突破。

是把握需求结构变化,实现内需的“稳增长”比外需“快提升”更为重要。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内需稳增长的意义明显高于外需。通过打价格战抢占出口份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内需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从现有基础来看,一方面,温州轻工产业发达契合国内需求相对增长这一状况;另一方面,温州民间财富雄厚,为消费品质化转型奠定基础。

加快构建温州品质智造体系,顺应产业变革规律和需求结构变化,这是温州民营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是把握社会结构变化,从“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到推进“人的现代化”、“人的城市化”。

温州这一轮人口收缩始于2014年,位列全国收缩规模排名前十,主城常住人口规模减少9.8%,随之而去的是消费,是智力、活力和思想。

而浙江近年人口增量集中在杭州的滨江区、余杭区和萧山。这些地区有两个鲜明的标签:年轻、新兴产业。两个名词的背后不仅包括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与现代科技队伍的形成,还包括教育的发展、收入分配调整、现代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未来,“安土重迁”只会慢慢成为历史。

在这样的浪潮下,温州更应高度关注城市正产生的产业空心化和人口空心化,积极应对流动人口的问题、老龄化的问题、内外温州人的问题、宗教的问题,以及城乡关系问题、市县关系问题。

是把握治理结构变化,从传统社会的“管证”“管人”到大数据时代的“管平台”“管数据”。

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迈入均衡发展新阶段,大数据正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政府从“权力”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型,从“粗放”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型,从“经验”决策向“智慧”决策转型,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治理转型,传统城市中的每个人和每个市场主体的任何行为都将被数据化和标签化。

温州需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经济的契机,充分借鉴新冠肺炎疫情“一图一码一指数”的启示经验,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转型与调整的关系。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