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维修统一技术标准
2 裂缝概念及可能原因的综述
2.1 裂缝一般性地描述:
建筑裂缝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不足,裂缝宽度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较为规律的严重裂缝,这类裂缝危及结构安全,必须对之进行补强。非结构性裂缝是指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由于施工、材料、温度等原因而引起的无规律的、不太严重的裂缝,此类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但会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和混凝土寿命,必须加以处理。
2.2 可能造成裂缝的基本原因:
ü 施工方面的原因:一些项目工期不合理,盲目赶进度,过早拆除模板,或过早在楼板上施工荷载,造成混凝土内部损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或振捣不密实,会增加其收缩量;管线埋设不当;施工中楼板负筋被踩踏;填充墙体施工没按要求进行技术间歇;砌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砌筑完毕后即进行墙体抹灰;抹灰层厚度超过要求没有进行处理等。
ü 材料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工程建设中采用高标号的早强水泥比较多,加大了混凝土的收缩量。水泥标号越高,活性越大,收缩性就越大,如果施工不当或没有养护,甚至养护不足都会造成裂缝。同时,在使用一些新材料如冷轧带肋钢筋前,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抗震验算,只简单进行等强代换,造成混凝土含筋率过低等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不利因素。在设计上,现行的设计规范有局部条款已不适应前高性能材料和多样建筑特性所需要的合理构造措施。
ü 此外,住户进行装修时,往往会在房间某个地方堆放大量装修材料,殊不知在住宅设计中,楼板每平方米的设计活荷载值为200公斤,而有的住房在每平方米的楼板上堆有数百公斤的建材。这使楼板超负荷而产生裂缝。一些住户装修时任意敲掉墙体,也严重损伤了房屋结构。除产生裂缝外,还会影响建筑的抗震能力。
3 常见裂缝及原因
3.1 楼板裂缝。表现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1) 受力裂缝(不包括正常受力裂缝,而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非设计受力状态产生的裂缝)
ü 钢筋移位引起的裂缝。现浇混凝土板中的负弯矩钢筋(板面钢筋)在施工时,因下料冲击和人为踩踏而移位,由此而减少有效高度和降低承载能力将导致板面裂缝。其形态多为沿板周边的负弯矩裂缝和转角处的斜裂。
ü 施工荷载引起的裂缝。施工时任意堆载,往往超过楼板的承载能力。拆模过早而混凝土强度不足,更容易产生裂缝。裂缝沿弯矩最大处产生,但多为落地灰和建筑碎渣所掩埋;有时重物坠落或其他撞击作用也可能引起局部裂缝,多见于板底。
ü 沉陷引起的裂缝。相邻两跨沉降差很大时,由强迫位移引起的弯矩呈剪力型,分别在现浇楼板两端的上面和下面引起裂缝。另一类沉降引起的裂缝发生在施工阶段。结构墙柱因荷载增加而下沉,如底层模板久不拆除,将造成支撑立柱的向上顶推力,从而在板中引起裂缝。
2) 温度-收缩裂缝
现浇混凝土楼板最容易因温度-收缩而拉裂,并往往引起渗漏。楼板裂缝占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绝大多数,形态如下:
ü 横向裂缝。楼盖体型过长,伸缩缝设置间距过大,由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拉应力积聚往往在中部最大,导致横向裂缝。由于形状关系,此类裂缝往往在相对薄弱的瓶颈处发生,如楼梯间、大楼 井、凹角等。
ü 板角斜裂。由于在角部两个方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拉应力是斜向的,因此往往形成角部斜裂。与受力引起的板角裂缝不同的是,收缩裂缝是贯通的。
ü 板面龟裂。开间和跨度较大的房间(如住宅的客厅等),因收缩变形而在板中引起拉应力,导致网状龟裂。由于现浇楼板中部只有板底钢筋,因此裂缝集中在板面中央。如有预埋设备(如灯座等)和预留孔,也可能引起贯通裂缝。
ü 温度裂缝。混凝土膨胀系数较大(1×10-5/℃),几十度的温差即可引起不小的应变,在混凝土现浇而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往往因集应力的积聚而形成裂缝。大部分的温度裂缝集中在屋盖上:由于季节温差造成屋盖的伸缩变形受制于下部结构,现浇屋盖可能产生横向拉裂。
3) 构造裂缝及施工裂缝
ü 混凝土表层裂缝。混凝土在浇筑后离析、泌水和下沉,往往在钢筋上面引起纵向裂缝;水分蒸发后造成表面龟裂;还伴生钢筋底下因“窝水”而形成的混凝土疏松层。这会削弱粘结锚固作用,容易引起锈蚀,影响结构性能和耐久性。
ü 预埋管线裂缝。在模板上敷设预埋管线 然后再绑扎钢筋,抬高了受力钢筋的位置,造成有效高度不足而降低承载力;往往导致沿管线延伸 的混凝土裂缝。
ü 施工接搓裂缝。浇筑混凝土时接搓处理不妥将导致裂缝。常见的裂缝一般均沿界面延伸,伴有蜂窝、孔洞、还夹碴或疏松。有时在现浇板中一侧留的斜搓过长,底部模板刚度不足。后混凝土的重量及施工荷载和模板的变形造成先度部分混凝土斜搓悬臂折裂。
ü 构造裂缝。在混凝土楼形状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较大拉应力,往往引起裂缝。常见的裂缝位于门窗洞口或楼板的其它回角处,洞边加强筋不足或采用L形钢筋不利于抗拉阻裂。板柱节点附近因刚度相差太大,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悬殊,如没有足够的构造配筋,往往引起界面附近板上的裂。
4) 相对湿度引起的裂缝
由于建筑物内相对湿度过低。混凝土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而引起混凝土收缩开裂是板角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置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持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环境中,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十分微小,而且这些裂缝随湿度变化处于产生、愈合的反复过程,因而裂缝不会进一步扩展。但当混凝土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若这一过程持 续时间过长,裂缝就会进一步扩展,进而形成通缝。这部分裂缝多为贯通裂缝,主要出现在:建筑物的阳角部位,裂缝与纵、横框架梁成45°角;通的裂缝;除屋面、首层地而(大地下室)以外的各个楼层;竣工验收后半年左右的空置房间。
3.2 柱梁裂缝。表现部位及原因分析
1) 表现部位:在梁柱表面出现横向、侧面裂缝,有的同箍筋位置相同,有的不同,有的裂缝从构件表面延伸至构件侧面。房屋顶层梁侧面、底面也会有裂缝。
2) 原因分析
ü 有的裂缝是由砼干缩所引起的。分布位置不规律,缝宽较小,多在0.05。0.2ram之间。由于砼成形后多余水分蒸发,养护不当,易使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易造成表面开裂。
ü 有的裂缝是由于砼的沉降引起的。砼在浇筑、振捣和抹灰后,开始硬化。由于骨料的自重,砼逐现沉降,表面泌水。骨料的沉降受到钢筋的阻碍,在钢筋的底部形成空隙,而在其表面形成裂缝。特别在保护层不足时,沿着箍筋方向发生一道道横向裂缝,一般不延伸到构件侧面。
ü 侧面裂缝主要原因是模板过于干燥,在浇砼前未充分浇水湿透。砼浇筑后模板吸水膨胀变形,使构件表面拉裂。
ü 保温层取消不做或被破坏,屋面昼夜温差较大,极易造成顶层大梁出现裂缝。
ü 因为施工荷载(或业主装修时将荷载集中堆放)超过设计允许荷载,特别是在悬挑部位,易引起梁或柱出现裂缝。
ü 擅自更改房屋结构和房屋的使用功能,顶层夹层后增加的结构板影响原结构安全,复式层客厅中空部分加结构板影响原结构,引起裂缝。
3.3 沉降、变形裂缝(参考相应部位的裂缝分析)
3.4 石材(瓷片)面层裂缝。表现部位及原因分析:
1) 水泥砂浆配合比不对。作为骨料的沙子过细或者不够,作为胶凝材料的水泥来讲,收缩过快,造成应力不均,拉裂石材(瓷片)---多见于釉面瓷片的表面釉有细微裂纹。水泥质量不好也有类似现象。裂缝类似蜘蛛网状。通常是在石材或瓷片中部和靠近边部。
2) 基底墙体原因。粘贴牢固无问题,但基底墙因各种原因产生裂纹,拉裂石材(瓷片)---石材(瓷片)通体裂,甚至剥落。通常表现为各块石材(瓷片)的裂纹大致呈一个方向(就是墙体裂纹方向),裂纹粗大贯通。
3) 沉降不均匀,造成地面、墙面等基体开裂,基体开裂到一种程度便会造成装饰面层石材或瓷片开裂。
4) 石材(瓷片)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尤其是釉面的釉。正常使用中,在受到外力(如冷热水)情况下,产生裂纹。裂缝类似蜘蛛网状、龟状。通常是在石材(瓷片)中部。
5) 铺贴问题。留缝过紧没有足够的伸缩余量,导致裂缝;--通常是从边缘开始的裂缝,而不是中间;常表现为在整个墙面无规律,无方向,相邻石材(瓷片)大致对称产生。这中情况下,如石材(瓷片)贴的牢固,则挤裂;如贴的不牢固,则引起石材(瓷片)剥落。
3.5 涂料面层裂缝。表现部位及原因分析:
1)基层的开裂。外墙涂料饰面的基层为水泥砂浆抹灰层,在凝结过程中会产生干缩和温差收缩,如果外墙抹灰施工操作不当,则易造成空鼓,开裂。在涂料面层施工前不注意修补就接着进入下道工序,经一段时间的日晒雨刷后,内部裂缝就会逐渐向外发展,而漆膜很薄的涂料面层很难抵卸这种内部应力,就会随之出现开裂。
2)腻子层的开裂。由于所使用的外墙腻子质量存在缺陷,抗裂性差;或者由于施工操作不当,腻子批刮上墙后因为干缩、开裂从而影响到涂料面层。
3)涂料面层的开裂。某些存在质量问题的涂料由于抗裂性能差,或由于施工不当,涂刷上墙不久,经风吹日晒后易出现干缩龟裂及其它质量问题。
3.6 砂浆抹灰层裂缝。表现部位及原因分析:
抹灰层产生空鼓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基层处理不当,砂浆用料比例不恰当,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水泥过期),施工操作不当,后期养护等。
1) 基层处理不当,一是抹灰基层如过于干燥,则砂浆中的水份很快就会被基层吸收, 影响粘结力;二是基层浮灰或松散砂浆,砼块未清理干净,易造成抹上去的砂浆无法与基层粘结牢固;三是基层太光滑未进行凿毛处理或有油性物质如脱模剂等未清除干净,则抹灰层易产生空鼓裂缝现象;
2)抹灰砂浆材料比例不按设计或规范比例进行搅拌,一是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易造成砂浆强度过高或过低,过高则易产生开裂,过低则易产生空鼓;二是水分比例过高或过低,过高则水灰比过大,造成砂浆稠度下降,粘结力很差,粘不住,易往下掉,过低则砂浆太稠,施工操作困难,因水泥水化热过程中需要大量水份,砂浆太稠则砂浆中水份太少无法满足水泥充分水化热的需要,因而砂浆的强度无法达到设计强度需要,与基层粘结牢固程度降低,易产生空鼓;
3)基层偏差太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较大易产生空鼓和裂缝;原材料材质品种不符合质量要求,一是水泥标号太高,设计要求为325号,实际使用的标号过高如为525号或625号,但砂浆用料比例又不变,则造成砂浆强度过高,抹灰层易产生开裂;二是水泥已过期失效,还在使用,造成拌出来的砂浆没什么强度,,甚至没有多少粘结力,这样的砂浆抹上去就会空鼓、裂缝甚至脱落;
4)工人抹灰施工操作方法不当,一是一次抹灰层过厚,没有分层分遍进行粉刷,砂浆较重易产生侧倾力,与基层粘结不牢剥离基层,及砂浆干缩过大,易产生空鼓和开裂;二是底层灰太干未经处理就跟着抹中层灰,底层灰很快就把砂浆中水分吸干,造成与底层灰粘结不牢易产生空鼓现象;
5)后期养护方面,抹灰面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没进行浇水养护,不能及时提供砂浆中水泥水化热所需水分,砂浆干缩过快,易产生开裂。
3.7 砌体裂缝。表现部位及原因分析:
1) 温度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温度变形系数较小,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温度变形系数相对较大,故而在温度变化时,温度变形系数的差异导致两者温度变形的不同步性,从而产生了压应力和拉应力,特别是温度降低导致拉应力出现,到达一定的数值,大于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抗拉强度时,裂缝便会产生。
2) 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成斜向裂缝,裂缝的方向一般向着凹陷处。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等。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 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3) 房屋结构引起的裂缝
因房屋结构的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见之于这些情形:
ü 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结构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本身不合理从而引起墙体裂缝。
ü 墙体的砌筑质量:填充墙砌体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砂浆、拉结筋、钢板网的统一受力整体,轻质填充墙砌体的抗拉强度、材质的均匀性、砌筑砂浆的质量及工艺的合理性,都会影响到砌体的整体抗拉强度,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墙体的抗裂能力。
ü 墙体整体性被削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为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截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出现裂缝。
ü 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也会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裂缝。
4) 其它墙体裂缝
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等。
3.8 构造、节点裂缝(不同材料交接处、线槽、配电箱削弱,门窗周边等)。表现部位及原因分析: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而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温度变形引起的应力足够大时,在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最常见的位置是屋顶圈梁下沿的水平裂缝,尤其是在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这种裂缝经常出现,其它如门窗二次收口位置,配电箱周边、线槽位置、给水管埋墙位置、女儿墙泛水位置、吊顶与主体结构连接位置等。
3.9 沉降裂缝(小花园、单元门、楼道墙地面、一楼地面等)。
由于地基或基础沉降不均匀,变形不同,从而造成沉降裂缝。
4 现场问题原因查找及分析
4.1 实际工程中观察到的裂缝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多数都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对裂缝进行处理以前,必须认真地观察裂缝形态,找出其特征,并调查清楚所有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背景材料,认真分析裂缝的真正原因。然后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消除。应避免盲目地对发现的裂缝乱加处理。
4.2 裂缝处理的原则
ü 必须确保结构或构件的安全,即处理后的承载能力应不低于设计要求;
ü 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不受影响,即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维持应有的抗力;
ü 保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有的功能,如较小的挠度变形,一定的裂缝控制能力(防渗漏)等
ü 保持建筑应有的外观质量,不产生肉眼可见的,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裂缝和有碍观瞻的表面缺陷等;
ü 裂缝处理的施工方法应有可操作性,符合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条件,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减少工时和材料,节约经费。
4.3 对于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或不能明确确定原因的裂缝,一般要求保修管理办公室召集地产项目工程师、设计、监理及施工共同会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案。
5 维修方法和工艺
5.1 楼板裂缝
1) 受力裂缝
ü 由于材料(钢筋、混凝土、砌体等)强度不足、施工质量缺陷(蜂窝、孔洞、夹碴等)、计算简图错误、钢筋移位引起的有效高度减少等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裂缝,预示着结构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处理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外包混凝土)、围箍型钢结构、枷淋十预应力四变传力途径等。
ü 结构或构件由于偶然作用引起其非设计受力状态而引起的裂缝,只要引起裂缝的作用不再重现,这些裂缝对结构的安全并无明显影响。对这些引起裂缝,可以沿缝剔凿后用水泥砂浆、环氧胶泥或环氧树脂胶液封闭灌缝即可。
2) 温度裂缝
集中于住宅建筑顶层及山墙附近的温度裂缝随季节而变化,盲目修补封闭将毫无作用。只有先加强保温、隔热措施,根除温差过大造成的影响,然后再处理裂缝本身才能见效。通常的做法是加大保温层的厚度;在原屋面上补做天面——架空层以隔避阳光曝晒等,补缝的方法与前面相同,有D钢丝网片或用纤维砂浆抹灰,也可取得阻裂的效果。
3) 收缩裂缝
以泵送混凝土施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大量地存在收缩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时间性(一般在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可基本完成),因此在收缩大体结束,裂缝已经稳定以后再进行封闭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收缩裂缝一般都是贯穿性的,因此应注意对裂缝的两面都进行封闭,否则还可能引起渗漏等后果而影响处理效果。采用钢丝网片和纤维砂浆可得较好的阻裂效果。
4) 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的处理应从建筑结构的整体考虑,对地基和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不均匀沉降扩大。建筑物的沉降同样地也有时间性,观察沉降待其稳定或经历一段时间裂缝不再发展以后再对裂缝进行处理。对裂缝进行封闭并适当增加构造配筋可得较好的效果。
5) 构造裂缝
构造裂缝大都因结构设计的体型不好或局部配回太少而造成。因此,一般除剔凿和封闭裂缝以外并加强局部配筋,才能有效地控制裂缝不再发展。
6) 耐久性裂缝
由于环境条件差而引起的钢筋锈蚀,往往引起裂缝和混凝土剥落,严重者将引起承载力问题,此时应补筋加固并剔降裂缝区域的混凝土后重做保护层并加做表面装饰。对于处于侵蚀性环境中难以抵御腐蚀的混凝土构件,可以做成可更换的形式,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
5.2 柱梁裂缝
当梁柱出现裂缝,保修办需要召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项目工程师共同会诊,确认开裂的原因,并制定维修方案
1) 由于干缩、沉降裂缝对结构性能影响不严重,但会使钢筋锈蚀。裂缝较小时,可用水泥砂浆涂抹,0.2mm以上裂缝可用环氧树脂胶泥封闭。
2) 结构性裂缝一般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ü 压力还氧树脂灌浆法
ü 外包角钢加固补强
ü 外包碳纤维布法
ü 扩大截面尺寸加固补强
5.3 沉降、变形裂缝(参考相应部位的裂缝分析)
5.4 石材(瓷片)裂缝
1) 仔细查看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判断造成石材(瓷片)产生裂缝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返修方案。
2) 方案
ü 基体开裂或沉降造成石材(瓷片)裂缝,需要观察基体或沉降是否稳定,稳定后先行处理基体开裂位置,处理完毕后即可重新恢复该处石材(瓷片);
ü 非基体开裂或沉降引起,仅是铺贴的水泥砂浆配比、铺贴或者石材(瓷片)本身有问题,按照正确的施工操作方法将石材(瓷片)更换即可。
3) 更换石材(瓷片)的正确方法:将要更换的石材(瓷片)从中小心敲破(注意力度不能过大),然后往该块石材(瓷片)往周围进行撬,将需要更换的石材(瓷片)取下后,重新修补好即可。
5.5 涂料面层裂缝
1) 龟裂缝应在裂缝的发展稳定以后(完工后1~2年)再进行封闭处理。
2) 对于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可采用弹性涂料进行修补、封闭。
3) 对于宽度间于0.2~0.5mm、有一定深度的裂缝,可采用凿槽(V型)嵌补的方法修补,修补材料应具防水、弹性功能,最好选用水泥基材。(环氧树脂、卓能1号)
5.6 砂浆抹灰层裂缝
1) 发现水泥砂浆抹灰层开裂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判断裂缝是否仅仅是水泥砂浆裂缝,根据判定按照相应方案处理。
发现水泥砂浆裂缝→→将裂缝位置水泥砂浆抹灰层凿除→判断墙体(楼板)是否开裂(若是墙体或楼板开裂按照相应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判定为水泥砂浆开裂→用铁锤确认是否为空鼓(若是按照空鼓处理 方案进行处理)→判定仅为水泥砂浆开裂→按照水泥砂浆开裂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2) 水泥砂浆裂缝处理方案:
ü 沿水泥砂浆裂缝用切割机将水泥砂浆切割凿除掉(宽度不小于300mm)→清理基层→铺钉钢丝网(200×200×1.0mm)→甩素水泥浆→按照规范分层抹灰→恢复面层;
ü 沿水泥砂浆裂缝用切割机将水泥砂浆切割凿除掉(宽度不小于300mm)→清理基层→铺玻纤网(采用还氧树脂粘在墙上)→按照规范分层抹灰→恢复面层。
5.7 砌体裂缝
砌体裂缝处理与加固在砌体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清楚以后,则应按裂缝砌体的危害程度采用不同的加固补强措施。
1) 灌浆加固方法 当裂缝较细、数量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方法。
ü 对灌浆加固的强度,必要时可做试验来检验。试验的方法是:用同样的材料做两个或四个试验砌体柱。分为两组,一组用压力机先压裂,再灌浆,然后对两组砌体柱做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根据以往的试验表明,灌浆后加固后的砌体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砌体的强度。
ü 灌浆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浆。在砌体修补中,多用纯水泥浆;因纯水泥浆的可灌性较好,可顺利地贯通外露的孔隙,对于宽度为3.0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实际裂缝宽度大于5.0mm时,可采用水泥砂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下面给出一些灌浆材料配合比(见表一),可供参考。表中稀浆一栏适用于0.3—1.0mm宽的裂缝;稠浆适用于1.0—5.0mm的裂缝;砂浆适用于宽度大于5.0mm的裂缝。
灌浆浆液配合比 表一
灰浆种类 | 水泥 | 水 | 砂 | 108胶 | 二元乳液 | 水玻璃 | 聚醋酸乙烯 | |
第一种配方 | 稀浆 稠浆 砂浆 | 1 1 1 | 0.9 0.6 0.6 | 1 | 0.2 0.2 0.2 | |||
第二种配方 | 稀浆 稠浆 砂浆 | 1 1 1 | 0.9 0.6 0.6~0.7 | 1 | 0.2 0.15 0.15 | |||
第三种配方 | 稀浆 稠浆 砂浆 | 1 1 1 | 0.9 0.7 0.6 | 1 | 0.01 0.02 0.01~.0.2 0.01 | |||
第四种配方 | 稀浆 稠浆 砂浆 | 1 1 1 | 1.2 0.74 0.4~0.7 | 1 | 0.06 0.055 0.06 |
以纯水泥浆补强为例,其施工顺序为:
ü 步骤一 清理裂缝,使裂缝的通道贯通无堵塞;
ü 步骤二 用加有促凝剂的1:2水泥砂浆嵌缝,以避免灌浆时,浆体外溢;
ü 步骤三 用电钻或手锤在裂缝上端制成灌浆孔或灌浆嘴;
ü 步骤四 用1:10的稀水泥浆冲洗裂缝一遍,并检查裂缝通道的流通情况,同时将裂缝周边的砌体浸湿;
ü 步骤五 灌入3:7或2:8的纯水泥浆;
ü 步骤六 将裂缝补强处局部养护。
采用压力灌浆的施工顺序与上述相仿。灌浆压力为0.2--0.25Mpa。
对于水平的通长裂缝,可沿裂缝钻孔,做成销键,以加强两边砌体的共同作用。销键直径25mm,间距250--300mm,深度应比墙厚小20--25mm。做完销键后再进行灌浆,灌浆方法同上。
2) 嵌补法 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可在裂缝相交的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
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砼楔子或扒据加固。楔子
或扒锯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
3) 外部加固法 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Φ6@100--300(双向)或Φ4@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 楔子或螺栓间距500mm左右,呈梅花形布置。施工前墙体粉刷层应去除干净,抹水 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淋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天。
4) 增设钢拉杆法 墙体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伸缩等原因而发生外闪,墙体产生较大的裂缝或使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时,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加固。如采用钢盘拉杆,宜通长拉结,并沿墙两边设置。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花兰螺丝,以便拧紧拉杆,拉杆接长时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可适当作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在拉结水平层处,可以增设外圈梁,以增强加固效果。钢筋的直径可采用如下:当一开间加一道拉杆时为2Φ16(房屋进深5—7m),2Φ18(房屋进深8~10 m)2Φ28(房屋进深11—14m)。其相应的垫板尺寸可按表二采用。
拉杆直径与钢垫板或型钢尺寸关系 表二
拉杆直径 | ф16 | φ18 | φ20 |
角钢垫板 槽钢垫板 钢垫板 | ë90×8 [100×48∟ 80×80×8∟ | ë100×10 [100×48 90×90×9 | ë125×10 [120×53 100×100×10 |
5) 增设圈梁法 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180mm,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箍筋Φ6@200~250,每隔1.5~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淋水,以加强粘结。
5.8 构造、节点裂缝(不同材料交接处、线槽、配电箱削弱,门窗周边等。)
见上述相关处理方法。
5.9 沉降裂缝(小花园、单元门、楼道墙地面、一楼地面等)
涉及到成本较高,需要讨论,回填土较深的基体处理方式,作结构板、与主体连接、施工基础等
6 验收标准
裂缝周边位置未产生新的裂缝,面层恢复无色明显接茬或色差。
7 后期维护及使用要求
注意日常观察和巡视,对于维修过的裂缝应进行定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知会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