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灵岩寺千佛殿
千佛殿为灵岩寺主殿,它巍然屹立于高两米、踏步十一级的台阶之上,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千佛殿是灵岩寺内现存最为完好,规模宏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由慧崇和尚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多次修葺,基本因袭了宋时的风貌。殿内中央台座上,供奉着三尊大佛,中为毗卢遮那佛,藤胎髹漆,宋治平年间由僧惠在钱塘制作;东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以铜铸造;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铜铸。三身佛后为千年倒坐观音。四周壁上,排列着数以千计的30厘米高的木质和铜质坐佛,故称“千佛殿”。屡遭磨难至今,仍存239尊环绕于殿檐内。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殿内安置在四壁台座上的40尊彩色泥塑罗汉。这40尊彩塑罗汉,是北宋宣和年间齐古施塑造的。原立在千佛殿西侧的“十王殿 ”内,后来殿毁像残,500尊罗汉只剩了40尊,于清代移于千佛殿内。
现存的这40尊罗汉像包括灵岩寺的朗公、法定、慧远在内的11位中国高僧和29位梵僧,罗汉像身高1.1—1.2米,是按真人的比例塑造的,罗汉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仅色彩浓淡适宜,而且永不褪色。由于塑像完全摆脱了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而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这些与真人相差无几的彩塑罗汉不但无一雷同,就连他们的神态气质,衣着行止,也完全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不仅看上去呼之欲动,就连他们颈、额、手背上的血管也清晰可见。堪称我国古代泥塑遗存中的艺术瑰宝。1922年7月,著名学者梁启超挥毫题字,誉之为“海内第一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