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哥今天来跟大家聊聊阿里。
剖析事件
虎嗅网发了一篇文章评价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说:“事件最吊诡的地方在于,该女员工事发后同时向阿里HR及P10反馈相关情况后均了无结果,最后逼得受害者只能在阿里食堂发传单维权”,“内部和稀泥两周”。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很好理解,灵哥带大家把公开信息捋一捋。
字节跳动证实了,在性侵事件曝光之前,曲一已经在面试字节,并且通过了第一轮筛选。
也就是说阿里的中层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而是希望用拖延策略让犯事的曲一找到新工作后自动离职,这样公司内部就可以给被侵害的女员工一个含混的交代,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你看和当事女员工聊天的高管是怎么说的:
1. “都是业务性质的问题,经常要出差,我早就知道要出问题”
潜台词:大家都是为了业务,和公司无关,和公司价值观,管理制度无关。为了业务出差,孤男寡女,难免出问题,我都能猜的到。
2.“我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只招男生不招女生了”
潜台词:别闹的太过分了,再闹下去公司都不敢招女生了。
3.“不喝酒,以后的业务能谈下来吗?”
潜台词:喝酒才能把业务谈下来,所以喝酒是必然的,那么你喝醉了出了这档事得自认倒霉,这也不是公司希望的。
那么高层刚开始遇到这个问题时的态度是什么呢?
阿里合伙人的蒋芳回复当事人在内网发帖写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显而易见,阿里的高层对这件事第一时间并没有什么敏感度,阿里二十多万人,这算什么事儿吗?
至于阿里一把手CEO张勇,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是8日凌晨2点31分才知道,对6日当事人在食堂的呼喊发传单完全不知情。
那无论逍遥子是否知情,但从他震惊之后的处理来看,颇可玩味。
出了这么大事,肯定要有高层背锅,所以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
有人认为李永和被处罚的有点重,有点冤。他只是消息已读未回就引咎辞职,要知道一个月前的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刚刚把本地生活交给李永和管理。
但实际上,涉事的淘鲜达业务线的直接高管却没有任何处罚,这代表阿里保护了淘鲜达的业务线。因为李永和反正新官上任才一个月,再换一个高管也一样干,但业务线如果处罚了没有人顶上,那损失就大了。
所以整个事件的曝光,并不吊诡,而是阿里这一台机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精致利己主义考量。结果当然是惨痛的,这就是大公司官僚主义的通病。但退一万步讲,对于这些当事的高管来讲,受损的反正是“阿里”这个品牌,他们拍拍屁股还是可以找到下家的。
从求真到求存
经常有人用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来形容阿里,要知道当初商业银行打压支付宝的时候,社会舆论一边倒支持阿里。但是现在阿里的任何一个负面都会被社会放大,鄙视,唾弃,乃至这次事件出来之后,有不少阿里人甚至都把社交媒体平台上曾经引以为傲的阿里的介绍和标签默默隐去。
阿里的问题在哪里呢?我曾经在丁辰灵:如何提升认知,从求存到求真这篇文章中,谈过一个企业求真和求存的问题。在我看来,上市前的阿里是求真,求的是给社会创造价值。上市后的阿里是求存,求的是如何通过寻租垄断已经获得的财富。
还是那句话,屠龙少年时期的阿里是用资本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变成恶龙的阿里,试图的是用资本建立闭环,从而打造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寻租帝国。(关于资本闭环的问题,参考丁辰灵:拆掉资本吸血闭环,在线教育崩盘背后的顶层设计)
今年阿里二季度的营收是2057.40亿元,跑输市场预期。增速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但如果扣除并表的高鑫零售收入,营收同比增幅将从34%下降到22%。
很明显,阿里现在增速乏力。反垄断后,阿里的股价跌回到四年前,但增速却远远无法和四年前相比。为了维持一定的增速,阿里这个季度营销费用翻倍。由此阿里二季度的净利润为434.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75.91亿元下降8.7%。
阿里并不是今天才面临增长焦虑,实际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过去几年都面临着增长焦虑。
但是阿里的问题是,过去些年,阿里用价值观把自己神话了,把自己架上了神坛。
因为抢月饼就把工程师开除,而却把搞婚外恋的蒋凡保下来。这就很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了。
从阿里的角度,蒋凡是唯一阿里可以依赖跟拼多多黄铮扳手腕的。所以不得不“低 P 碰红线,低 P 没了;高 P 碰红线,红线没了。”然后用控制的媒体撤热搜的方式来进行公关,来维持双标。
但上行下效,随后又爆出P8 以 1.6 万月薪招聘包养私人助理;P7 同时交往至少 7 个女友等事件。
只不过这些事件让吃瓜群众的感觉是阿里有渣男,一直到这一次,群众的感受是阿里有坏人,引发的质疑是究竟这是个别现象,还是已经成为了积重难返的企业文化,潜规则。
有人说,阿里的价值观没有问题,而是价值观执行出了问题。
No,no,no,阿里表面上的那些客户第一,员工第二,公司第三的价值观的确没有问题。但那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价值观,阿里过去数年真正的价值观实际上是用资本搞垄断,搞二选一,搞地方政府捆绑,搞公关党同伐异。
这才是真实的价值观,马云曾经不是说过吗,杭州要是一国两制就好到不得了。这是他真实的想法,即最好什么便宜都是阿里占的,利益和杭州进行捆绑,萧条失业留给内陆,阿里无需被国家层面监管,而是在杭州这个地方层面解决一切问题,成为国中之国。
还有一种价值观不是阿里独有的,而是互联网资本共有的,即无边界。所谓的无边界,就是要求互联网企业无边界的扩张,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去攻城略地,把所有一切都绑到线上的平台,从而可以持久寻租。丝毫不管这样的无边界会意味着多少个体和小商家亏的倾家荡产。
这些才是阿里背后的资本过去几年真实的价值观,问题在于,阿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当然也要为饕餮胃口去承受最坏的负面。
在国外,财阀是可以利用公权去消灭负面的,比如在美国,调查科赫工业负面的记者会被尾随,会被告知不被欢迎,会被挖出个体隐私信息威胁不许报道。
在韩国,张紫妍事件会被司法机构以无确凿证据而草草结案,几乎无人得到惩罚。
人民日报旗下的公众号踏浪青年写道:“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更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不要妄想大而不倒,更不要妄想像韩国财阀一样操控一切,这里是中国!”
有主无主
有一个佛经故事,魔王波旬威胁佛祖说:“你涅槃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佛祖说:“我有佛经留世。”魔王波旬说:“经典是死的,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佛祖又说:“我有僧宝(僧团,徒子徒孙的意思)在世。”魔王波旬说:“到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两行热泪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马云喜欢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小说中的全真教开始的时候王重阳为了理想,躲在活死人墓也要抗击金兵,但是后来呢,当全真教壮大之后,就有了很多类似赵志敬这样良莠不齐的教众,欺师灭祖,投靠蒙古人。
任何组织都有这样的挑战,当这个组织成功了,赚钱了,有名了,就会有很多良莠不齐的不孝之徒混进这个组织,他们并不在意这个组织的长久,他们在意的只是在这个组织上能搞多少油水,从而自肥。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在这个组织完全变质,腐烂之前换血。但凡能成功的,就能实现组织再造,但凡失败的,就会滑向深渊。
一个成功的例子,中国。一个失败的例子,苏联。中国通过文革的清洗完成一次对权臣官僚集团的敲打,并最终在五十年之后迎来了追随者一次波澜壮阔的反腐。而苏联在赫鲁晓夫之后每况愈下,无力解决党内的官僚问题,失去理想,从而被和平演变,让国内的利益集团瓜分掉了国有资产。
中国历朝历代,皇权强,皇帝不好糊弄的时候,就能起到官僚集团最后一个监督者的作用,那么官僚对百姓的欺压就不会太过分。但如果皇权弱,皇帝被大臣架空后,官僚集团就会肆无忌惮的扩张自己的利益一直到亡天下。
所以一个组织能否革新,和有主无主大有关联。
阿里的问题有点吊诡,从股权角度,阿里早就是外国资本控制的上市公司,但两位超级合伙人仍然被赋予了终身合伙人的地位。
但这两位超级合伙人一个在美国玩他的篮球,另外一个却壮年宣布退休,不再参与具体管理。
我个人认为,阿里的实际情况现在就属于一种无主的真空状态。高层并不是不想改变,不想解决问题,但很多问题高层解决不了。特别在经历过反垄断的一系列打击之后,何去何从,从追求资本收益要想转换到社会责任并不容易。
因为只要顶层的有主无主问题不解决,那浴火重生就永远没戏。Jack Ma的问题是赶上了好时代,赚钱赚的太容易,所以不想再苦哈哈干了,想拿着钱过容易的日子,但是他又做不到完全沽出,彻底做一个富家翁,他还拿着永久合伙人,想保持自己在这个组织中的影响力。
这个是他要想清楚的问题,我看到网络上有不少声音要呼吁拆分阿里。实际上,这未必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巨头和巨头之间也有竞争,拆分一个巨头,只是给另外一个巨头更大的垄断空间。更何况,中国的巨头还需要承担和美国巨头竞争的责任,去国际市场抢食。
所以阿里真正要解决的是有主无主的问题,要不邀请国资入,我认为也不是坏事,要不Jack Ma回归,再干个20年。
Jack Ma如果能和过去一味逐利的资本小伙伴做切割,重新绑在新时代这艘大船上,那阿里的未来也并不是不可期。
但如果长期无主,而是被所谓的美式职业经理人结构来管理运营公司,那我对阿里的前景是不看好的。无主的系统,熵增不可避免,很容易陷入负循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坏事会接踵而来。连续几年阿里出现的负面,并不是偶然的。
结语:
无论如何,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电商已经异化了。中国现在应该鼓励发展本地商业,重要的是技术赋能,而不是用流量裹挟线下的商业,让线下商业失去竞争力。
线下的商业需要从冷冰冰的数字解脱出来,走向打造百年老店,打造精品品牌的路线,形成有灵魂有温暖,以服务和品牌进行差异化的竞争。也许一个小店的店主只能赚个几十万,但只有千千万万个几十万服务好本地客户的店主,才能构成真正的中产阶级。
这一点可以学日本,日本有无数的老字号,长期的家族传承,家族品牌和店面品牌合一,自然会对质量和服务有敬畏心。
张勇在前段时间的*信写道:“平台型企业带有天然的社会公共属性。我们应该更多深入思考的是,我们能创造多少社会价值,参与解决多少核心科技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如何变得更绿色和可持续,从而以平台之心,聚八方之力,做一家真正意义上有担当、负责任的好公司。”
这个答案并不难解,阿里这样的巨头不应该去跟升斗小民抢食,而是应该用自己的资本和资源去发展硬核科技,这些是普通人做不了的。阿里不应该再想着如何盘剥平台的商家,而是要把利润让出来。只有商家赚到钱,商家才可能有钱去考虑投资在质量,投资在设计,投资在创新,才可能形成中国的品牌。如果商家都是围绕着阿里的规则去做营销,去做流量,做了半天还赚不到钱,那是永远无法打造出能屹立世界的中国消费品品牌的。
(正文完,首发微信,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公众号 ding_chen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