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造假的化石。
近几年来,在各地市场上见到比较多的是假恐龙蛋、假贵州龙、假鱼化石、假三叶虫、假象牙化石、假乌龟化石等。笔者有一位恩师,他是我国地质与空间学术界的资深教授,也是科研界的专家级人物,前几年他为了收集科研用的化石标本,托人到市场上买了一批化石,后经过他仔细鉴定后发现没有一块是真的,全部是假冒的人造化石。用他的话说,如把这些假化石与真的腕足类化石摆在一起,缺乏一定鉴定常识的人是很难分辨出真假的。由此可以看出防不慎防化石造假贩卖的欺诈行为,不仅让收藏家们深感头疼,也让我国学术界的专家和教授们感到十分的恼火。
根据笔者和几位教授在实验室对这类假化石检测的结果来看,如假恐龙蛋,蛋体是用水泥掺沙土做成的,也有的是直接用各种圆形的天然结核石(石胆)、石髓、河卵石等冒充或进一步的作假,假蛋化石的外部蛋壳大都是用鸵鸟等蛋蛋壳碎片涂上树脂胶粘贴的,有的造假者为了把它作伪成以假乱真的地步,常会把制作成型的假蛋化石镶嵌在硬度较低的岩石上或板土上,再涂抹粘土后用化学试剂腐蚀,其腐蚀手段的目的是把假化石作伪成如同在自然界长期自然氧化的假象,有的造假者为了把假化石作伪成更加完美的地步,会把“作伪化石”四周的岩石或土层用纲钻修伪成新鲜的条状挖掘面,伪造成是在某某野外刚挖掘的。
假贵州龙、假鱼化石、假乌龟化石、假三叶虫等造假的材质选料不一,但作伪手法都基本雷同,如假贵州龙和假鱼化石等,也有的是用沥青或树脂结合一些硬度较低的天然石材作假的,常用的手法是,造假者们根据在国内真化石标本陈列馆中收集来的各种原始图片绘成一定比例的图稿,然后在石材上精确的勾制图样、刻刀开槽、充填沥青或树脂等物质做成初型后,再进行化学氧化处理、修饰、打磨等处理而成。也有的是用细石粉配合各种胶粘剂直接压模而成的,模具翻制的手法,一般是用真化石制作模具,材料多采用石膏或玻璃钢,然后再翻制出不同材料的模型,这种模型非常逼真,由于黑色的页岩或灰岩的石板在贵州当地随处可见,所以最后把模型粘合在真实的石板上,仿真效果极好。这类化石样子及图案设计十分美妙、完整,真的化石是没有或很少见到这种类似十分完美情况的;在模型的水平面上看,假化石大多是凸出于石板上的,真正的化石是高度致密镶嵌在石板里;在假化石和石板接触的边缘常会看到有黄土或石粉沫涂封过的痕迹,在真化石上是没有明显的缝隙和黄土的。该类型的假化石常用鉴别的方法可以用火烧烤或用烧红的钢针刺烫可疑处,假的遇高温后瞬间就能会散发出似火烧沥青的臭味或树脂、胶水味等。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恐龙化石造假手法是,造假者利用收集而来的各种真实动物骨骼,用化学试剂氧化处理,拼凑成各种姿态后再用水泥或其它胶粘剂添加细石粉压制而成的。用胶粘剂拼贴的作伪化石。所谓胶粘拼贴,就是造假者将几片不完整的真化石或氧化后的真骨骼拼成一片完整的化石形态,然后经雕刻修饰完成。此种化石上的生物实际上属于不同的个体或几只不同类的动植物。用各种化石残片拼粘而成的作伪石,多为立体恐龙类或各种怪兽类“化石”。这种作伪类化石在放大镜下观察会有明显的胶粘痕迹,真化石类骼形态则表现为生动完善。拼凑的作伪化石在骨骼结构上则会缺乏逻辑性。有的则会在结构上造的过于完美,如有的在石板上粘合、用沥青模压翻制而成的恐龙、三叶虫、蝙蝠、乌龟等“化石”,其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就连身上极薄的翅翼也分毫毕现,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根据在市场上调查和走访的结果来看,市场上用锦盒或画框包装的骨骼完整,进价在50元左右“假贵州龙、犀牛头、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等”,商贩们要价从几百到几万元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