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边疆建设,1956年,当时还是村共青团委员的父亲,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报了名。听父亲说,当年离开家乡时,望着爷爷不舍的眼神,奶奶憔悴的面容,姑姑和母亲满含泪水的双眼,心里也曾动摇过。那时,交通很不发达,何时相聚都很不确定,心中真的是放不下。可父亲不但要听党的话去支援边疆建设,还要积极带头,带领村里的青年一起去,所以父亲咬着牙没有流泪。
第二年母亲生下了我,当时别人给我起了很多名字,母亲都觉得不好。因为母亲一直说要去新疆找父亲,和父亲一起建设新疆,爷爷说那干脆就叫建疆吧,去新疆和他父亲一起建设边疆。后来,母亲就带着我一起来到了七师一二三团。
那时,团场的条件很艰苦,到处都是戈壁滩,或是一片片梭梭、红柳和芦苇。野猪、黄羊和狼到处出没,人们都住在地窝子里,吃玉米面、喝渠坝里的水。父亲在团场成立的畜牧排赶马车,母亲白天把我放到一个建在地窝子里的临时托儿所里后,就和父亲一起去劳动了。父母白天到处奔波,晚上还要突击挖渠引水。多少次夜里母亲来接我时,我早就睡着了,脸上还挂着两行泪。母亲心痛地把我抱回家,然而第二天天不亮又不得不把我送到托儿所。父亲说那时很多青年都斗志昂扬,不畏艰难,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
1987 年,从一二三团职业高中农机班毕业后,29 岁的我还是回到了团场,在机务排担任“千里马”四轮拖拉机的驾驶员,人往驾驶室里一坐,别提有多神气了。那个时候,连队的种子、肥料等农资以及面粉、清油和煤炭等物资,都靠我和其他几位驾驶员拉运。1989 年我开始从事农机耕作作业,整地平墒,跟车播种,因为我技术到位再加上肯吃苦、勤奋,耕作技术不断进步,找我干活的职工群众也越来越多。
想起父亲驾马车的辛苦,我自小做梦都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机车穿梭在田野。后来随着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团场的农业机械很多陈旧老化,而且技术状况差,作业质量难以保证。1999 年,我瞅准市场,凑钱买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又购买了农机具,专门为职工群众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即便找我开展农机作业的职工群众很多,但我还是不求速度,一直重视机车作业质量,口碑也越来越好。
在团场生活了50 多年,和各类机车打交道也30 年了,曾经的故乡已变得模糊,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团场。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但只要团场的职工群众有需要,我还是会尽自己的能力为职工群众做好农机服务。我的名字叫建疆,我愿像父亲一样,为新疆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一二三团十八连退休机务工人 李建疆 口述 王方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