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张家口市崇礼区的云顶滑雪公园正在进行造雪。图/武殿森 文/王旭海
按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竞赛标准以及国际惯例,北京冬奥会比赛使用的雪是天然雪结合人工造雪。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雪道面积大、需雪量多,每个雪季造雪需要的水量大约在100万立方米左右。
为了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抢抓造雪窗口期十分关键,而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气象条件。
“除了湿球温度对造雪有影响外,风力风向的影响也至关重要。顺风条件下,造雪面更广、出水喷射范围更大,造雪效果更好;逆风条件下,造雪机喷出的水汽可能会反吹向造雪机,造成一定损耗;风力太大的情况下,造的雪飘得太远,距离不好把控……”郭宏向记者详细介绍到。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造雪工作场景。图/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为保障造雪工作的科学开展,郭宏介绍,冬奥气象预报团队每日会为山地运行团队提供针对性的气象预报产品。严密关注场地气象实况,给出每日适宜造雪的时间段,以及未来几天的温度变化情况。“双方团队加强配合协作,在每个造雪窗口期,全力开展造雪工作,即使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场地造雪工作也能根据气象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抢抓造雪时机。”
5:800℃
2022年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将开展传统的火炬传递活动,共有约120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
此次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一改过去采用金属隔断“奥运圣火”与火炬外壳的设计,以火炬外壳为容器,将“奥运圣火”直接置于其中燃烧。这也就意味着火炬外壳必须能够耐住800℃氢气燃烧的高温。
2021年12月29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展示活动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图为展示活动上的北京冬奥会火种灯 新华社记者李欣 摄
火炬传递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进行。火炬传递现场对风力要求较高,风的大小,直接影响火炬传递的进展以及对传递者的相应保护措施。雨、雪等天气对于火炬传递也有较大影响,因此,火炬传递方案要基本能保证其在较合适的时段、较合适的区域进行。
1月5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开始在黑龙江省进行展示,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张会(中)在活动现场手持火炬。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其实,为了保障冬奥会赛事及相关文体活动,气象部门已在主要场馆和道路沿线布设多套气象观测仪器,实时监测沿途最新的天气情况。
从-40℃到800℃冬奥处处都有气象的身影“驭”风而行
应“温”而动
“一场一策”的
精细化气象服务
是气象人对冬奥的全力以赴
冬奥会
我们准备好了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张娟(张艺博 王亮对本文也有贡献)
采访嘉宾:张家口市气象台副台长、冬季两项项目气象预报组长郭宏
统筹:北京市气象局延庆区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局
参考资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河北新闻网、九派新闻
来源: 中国气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