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可燃冰即便是由于温度的改变或者人工开采,导致可燃冰存量降低,但是海底的细菌分解还将继续生产新的可燃冰。因此,如果合理科学地使用可燃冰,很可能将会是可持续的能源。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可燃冰”?实际上可燃冰就是碳氢化合物,是碳循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科学推算,可燃冰的碳循环被认为占全球总的有机碳的5%至22%。
甲烷本来就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变暖效果是二氧化碳的40倍,而从可燃冰的矿床上溢出的甲烷气体与气候变化也有明显的关系。
并且可燃冰在标准大气压下,每个单位可燃冰能够产生164个单位的天然气,由于其储量丰富,可燃冰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非常规能源之一,是比原油或者煤炭更为清洁的替代品。
并且科学家对探测的可燃冰提出了六种定量模型,用来解释在野外观察到的不同水合物沉积物,分别是局部生物成因(Model-1),局部扩散(Model -2),向上水流和/或扩散(Model -3),甲烷循环(Model -4),远程自由气体流动(Model -5)和气藏凝固(Model -6)。
我国可燃冰储量是世界第一,为何不开采可燃冰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科学家对全球可燃冰的储备量进行估算,数据相当于21万亿吨油当量,是全球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碳量的总和的两倍。2011年美国能源部再次估算,结果大致相同,可见全球可燃冰的储备量十分丰富。
而中国的可燃冰主要集中在南海,据悉南海可燃冰厚度达到50米至100米,根据科学家建立的可燃冰数据模型推测分析,南海可燃冰储备量至少达到800亿吨油当量。
不仅如此,我国还在22.4%的冻土带发现可燃冰,早在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冻土带发现可燃冰成矿条件、异常标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那么,为何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呢?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开采难度大,需要攻破在以下三个方面:开采技术、费用核算和复杂环境。由于可燃冰大量储存在海底,对其开采的各方面的难度巨大,比如,需要研制专属开采平台方可进行开采。
其次,当前我国地质环境储存的天然气储量丰富,据悉,在我国四川多地发现大规模气田。据悉,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中江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340.29亿方,累计探明储量1061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