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种高速的发展模式是有缺陷的,泰国以牺牲广大农村的利益为前提,将政治、文化、经济等资源,大部分倾斜到以首都曼谷为核心的中部城市圈,从而促成了国际化大都市曼谷的繁荣与发展。但在这些高楼大厦、霓虹彩灯的背后,是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城乡差距日益严重,成为泰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
泰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谋生只好向核心地区进发,尤其是曼谷。逐渐形成介于传统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新农民群体。但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后期前来谋生的新农民群体很难融入城市。他信的政策魅力在于,他率先实行了"草根政策","准星"直瞄城乡发展失衡,"他信经济"切实提高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
看上去这是一件好事,但"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的光芒已经退去,这些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来已经进入瓶颈期,再加上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国家的经济成本被迫进行大幅度增加。
说白了,蛋糕就这么大。以前都是城市中产阶级、军人集团、官僚集团、传统产业集团分着吃,大家吃得很开心。现在发展出现瓶颈了,大家不够分了,他信作为资产阶级政府的总理,竟然还要把蛋糕切出一大块分给农民!?
这是爆发反他信的根本原因。
他信政府被推翻后,反对派趁机将保守型的"知足经济"写入宪法,为城市中产阶级、军人集团、官僚集团、传统产业集团这些传统势力的利益进行法律层面的保驾护航。
奈何农民的选票数量庞大,2011年大选中这些朴实的农民将他信的幺妹英拉又推上了总理之位。英拉继续执行自己哥哥的经济政策,其任内的"大米保护价"就是明显的城市反哺农村。
这自然严重触犯了反对派的核心利益,2013年11月发生的大规模反政府运动就是这个原因。既然合法的选举无法达到目的,那么只能由军人参与进行政变。
三、军人政府的稳定
2006年以来,泰国政治的持续动荡主要是政党斗争。但党派争斗就好比球员踢球,输的一方拉着裁判下场帮自己,这就是因为没有明确和强力的政策约束军队。
在经济存量严重削弱的当下,泰国很难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为了减少利益冲突,任由军方通过强力手段进行镇压,这本身就是饮鸩止渴。2019年,巴育通过政府选举成为泰国总理。看似程序合法,但很多人忽略了2017年泰国颁布的新宪法。新宪法要求下议院与上议院联合投票选出新总理。
可是泰国下议院议员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上议院议员却是"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指派的,而这个组织就是军方背景。因此根据新宪法无论怎么选,最终都是遵从泰国军方的意思。
从2014年的政变到现在,泰国政坛处于罕见的平稳期。其巴育背后的军方势力是不容忽视的。不管是军方绑架泰王也好,还是泰王纵容军方也罢,这终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