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过焦虑,不过,不同的人对于焦虑的体验却是十分不同的。
有些人感受到的焦虑,是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晕、眩晕等神经症状,或是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心跳加速、心悸等心脏不适等。还有些人感受到的焦虑则更多是精神上的,比如坐立难安、易被惹怒、总是陷入在不健康的怀旧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能听到更多的女性抱怨/描述自己关于焦虑的体验,那么,女性真的更容易体验到焦虑吗?诸多研究数据显示,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2016年,美国焦虑和抑郁协会(Anxiety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ADDA)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被诊断为焦虑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2011年英国一项关于广泛性焦虑(GAD)的研究显示,女性相比男性更易感到焦虑,女性有更多焦虑不安的想法,包括对健康的焦虑、对形体的焦虑、对社交的焦虑等,“她们更相信很多担忧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同时她们也认为担忧、焦虑是需要避免的。”此外,多项对美国、巴西、欧洲等国的研究显示,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女性患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今天,我们就着重来讲一讲被讨论最多的“身材焦虑”与“年龄焦虑”。
“减肥”是女性的终身事业吗?
在大众眼中,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
随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家对身材的评判标准越来越严苛。A4腰、直角肩、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等的网络挑战让“瘦=美”的理念侵蚀了整个网络。
虽然这几年不乏审美多元化、身材多样化和穿衣自由的倡导,但是网络上嘈杂的声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眼光和亲戚朋友们见面“又胖了?”“瘦了呀!”的开场白还是让许多当代人不可避免地拥有了身材焦虑。
女生似乎有比男生多得多的理由感到焦虑,其中和身体有关的就数不胜数:体重增加了一点、小肚子多了一点、长了颗痘痘、颈部出现了细纹、每天担心衰老征兆的降临、发质不够好、腿型不够好、甚至还包括隐私部位的颜色等等。
其实,女孩对于自己外形的焦虑感,首先还是取决于她与自身保持了一种怎样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女孩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女性的形体焦虑,与女性的“礼仪”甚至“道德”、也与消费主义,都密切捆绑在一起,而这些外在的标准都是社会在无形之中给女性加上的,大众也会用这些标准去评判、审视甚至抨击不同的女性,久而久之,女性开始把这些标准强加在自己的身上,陷入了自我物化的循环。自我物化,指的就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物品。因为是一个物品,所以它的价值并不来自于它的喜怒哀乐、它所热爱的和憎恨的,不来自它的记忆和它的家乡。它的价值只来自于某种社会比较后制定的标准。当自己是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作为人的部分被消解。我们简单粗暴地把自身的一切特质,标上社会认可的价格,然后为价格不够高、仍有提升空间感到焦虑。
而当我们处在“我”的主体意识感中时,我们是全部的经历,是有感受、有思想、有*、有情感的作为一个“全面”、“整体”的人。我们的好奇会在更多的事情上,会更自然地感受到自身的体验,我们的注意力会自然地并不专注在自己的“价格”上。此时,我们才是真正地活着,作为每个“我”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