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北农村栽培或逸为野生一种菊科植物,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花冠黄色,地下有块状茎和纤维状根,繁殖能力特别强,适应多种土壤条件;人们常叫洋姜或或鬼子姜,具有食用、药用和工业用价值。今天就谈谈这种植物的一些情况。
一,洋姜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洋姜是一种别名,因为它原产北美洲,后经欧洲传入我国,故称洋姜或洋生姜;它的正式中名叫菊芋,因其为菊科向日葵属植物,花朵像菊根茎像芋头而得名;学名为Helianthus tuberose Lin.,是在1753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还有鬼子姜、菊诸、番羌、洋羌、地姜、葵芋、洋洋芋、五星草、芋头、野生姜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长环境
洋姜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村庄周围、荒野、田间等处都有栽培或逸为野生;洋姜是宿根草本植物,繁殖能力特别强,适应多种环境条件生长,一旦种植一次就很难根除干净。
3,外形特点
一是为多年生宿根性高大草本植物,有块状地下茎和纤维状根系,茎直立,上部分叉,表面有短糙毛和刚毛。
二是单叶对生上部叶互生,茎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6公分,叶边有粗锯齿,离基三出脉,表面有白色短粗毛,背面有柔毛,叶柄长;茎上部叶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
三是头状花序比较大,单生枝顶,有1-2个条形苞叶,舌片黄色,管状花黄色,8-9月开花;瘦果小,楔形,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