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如今的教学模式和难度也在发生变化,但其中最牵动人心的还要数高考方面的改革。
2021年是“八省联考”的第一年,同样也是“3 1 2”模式第一次郑重地走入大家的视线范围之内。
这种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文理分科形式,它将6门副科拆分成了两大部分,其中物理、历史作为理工与人文社科两个大分类的必选项,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二选一,随后再在剩余的4门课程中进行随意搭配,组成自己的“最优解”。
组合方式的增多,让学生们不再拘泥于史地政、物化生的固有模式,如果选择得当,可以完全合理规避短板,在高考中更上一个台阶。
然而作为新高考的第一批尝试者,不少同学由于经验不足,被迫成了“摸石头过河”的人,于是难免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发生。
“史地政”、“史地生”让不少同学翻了车其实在真正看到新高考的试卷之前,家长和学生对于“3 1 2”模式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在选科方向上也更倾向于挑选自己擅长的科目,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长项”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因此在2021年高考中,选择“史地政”、“史地生”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可现实却给予了学生沉重的一击。
以辽宁省新高考数据为例,在赋分制下,理科方向的本科控制线是336分,而历史方向的本科线却高出理科120分之多,达到了让人绝望的456分。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如果大家的3门主科成绩都在100分,那么选择文史类的同学即便是副科全部及格,也未必能够在赋分制的规则下顺利达到本科分数线,只能无奈选择专科。
而在同等情况下,选择物理类的同学,哪怕在“2”的部分有一门学科完全不作答,可按照赋分制的要求,也有可能顺利进入本科。这样一套“内卷”下来,对于偏向于文科的同学真的不太友好。